城市之肺消失!台中逾70公頃計劃綠地將成住宅區






城市之肺消失! 台中逾70公頃計劃綠地將成住宅區
5543
建立時間:2017/12/01 16:10
台中市區有不少大型公園預定地(如圖中停車場空地),被解編成住宅區。陳恒芳攝

近日台灣全台空氣深受霾害,連日「紅害」讓機關政府苦思解決之道,但政府不僅防治空汙無力,連城市之肺的公園綠地都將被犧牲。台中市政府近期進行「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案,一口氣將多達70公頃的計劃綠地變更成住宅區,其中很多是精華區內的千坪大公園,引起不少民眾反彈。

台灣都市有許多公共設施計劃,如道路、公園、文教用地等,很多只停在規劃階段,未能即刻徵收開發,本次檢討背景,源自2015年內政部計劃將全台2.5萬公頃未徵收的公設地解編,還地於民,並解除財政壓力。

台中市都發局在這次通盤檢討解編470公頃的公設保留地,把許多用不到的文教、機關用地變成住宅區,以提高地主參與開發的動機,扣除分還給原地主的土地,最後共有140公頃公設地可以「化規劃為實際」,看似皆大歡喜,但其中居然有70公頃公園預定地悄悄被變更成住宅區,只有地主接到市府通知。

「計劃綠地確實是減少,不過實質的綠地是增加的」,台中市都發局城鄉計劃科強調,以計劃人口130萬的台中市主要計劃區來看,解編後「實質的」人均綠地面積從4.51平方米成長到4.61平方米,「若不以此方式做,真正可用的綠地,民眾恐怕等10~20年還等不到。」

但研究這些接編後的公園綠地,面積多低於0.3公頃,而原計劃中公園變更成的住宅區,愈是精華區的面積就愈大,有的甚至近3公頃。對於將公園變更成住宅區的理由,官方多解釋為「附近已有某公園」、「某學校可供開放空間使用」。

執業建築師黃金豐批評,「綠地變成建地是不可逆的現象,並非不可變更,但是要因地制宜,尤其舊台中市人均綠地已低到2.2平方米,還要再減數公頃,無論社會性、公益性、必要性都欠缺。」(洪子恩/台中報導)







臺中要噴噴了 將要成為水泥森林......................
蓋一堆房子根本沒人買,還在蓋


「計劃綠地確實是減少,不過實質的綠地是增加的」!
我不懂這句話?


ebola01 wrote:
「計劃綠地確實是減少,不過實質的綠地是增加的」!
我不懂這句話?


這句話白話文也看不懂?那你應該算笨的了
天道酬勤
呵呵......就炒地、炒房阿........

(我可沒說是誰....)

ebola01 wrote:
城市之肺消失! 台...(恕刪)


現金鍊斷掉很可怕的.
ebola01 wrote:

「計劃綠地確實是減少,不過實質的綠地是增加的」!
我不懂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 , 得先回顧以下這條新聞

參考來源

計劃綠地確實是減少

但因為市府方面種了很多樹

所以既有綠地清除空汙的效果是前任的好多倍

所以實質的綠地增加

大概是這樣的意思


ebola01 wrote:
城市之肺消失! 台...(恕刪)


人流分散少得可憐

整個台中很荒涼

只能靠外勞救了

外勞廣場現在都專賣越南小吃

很快中區發展可以改叫東區(東協區)

和風綠茶 wrote:
呵呵......就...(恕刪)


有帶頭大哥

呵呵,你也是明眼人

ebola01 wrote:
城市之肺消失! 台中...(恕刪)


那臺中房子該買在哪裡?
那年雨不停國 wrote:
這句話的意思 , 得...(恕刪)


我不認為是這樣解釋,應該說那些都是早期都市計畫未徵收,現在也徵收不起的案例。
政府沒錢不像既成道路可以賴帳,總不可能強佔做公園吧。才會有通盤檢討,公園當然愈多愈好,難道要加稅來做,或舉債做這?
若是新重劃區,公園綠地開發已在公共設施項中,自然沒有這種問題。
政府沒錢,解編土地給原地主開發,但規定住宅區更大面積退縮,媲美公園的人行道綠地就出來了。
居民不滿公園變建地 中市:專案檢討後綠地更多

2017-12-03 自由時報記者張菁雅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72224

台中市政府專案檢討公共設施保留地,預計可解決全市近470公頃公設保留地閒置問題,外傳其中70公頃將變更為住宅區,都發局澄清僅有7.79公頃,並表示,經過跨區重劃後,將開闢42處、共13.38公頃的公園、兒童遊樂場及綠地,讓市民享有更多開放空間。

台中市部分公共設施保留地長達50餘年未開闢也未徵收,不但土地無法善加利用,更嚴重影響地主財產權,市府因此正辦理公共設施用地專案檢討。
最近外界卻傳出有70公頃的公園、兒童遊樂場用地,將被變更為住宅區。例如,南屯區楓樹里2塊公園用地將變更為「住2-2」用地,讓附近居民相當憤慨,台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創會理事長江鳳英指出,居民一直期盼公園能早日完成,尤其近年來當地人口驟增,公共設施已不足,不該再把公園變成建地。

都發局則指出,這次專案檢討預計可解決全市近決470公頃公共設施保留地,讓土地不再閒置,包括以個別變更的土地面積為62公頃,由主管機關編列預算辦理徵收的面積為50公頃,其餘358公頃則將辦理跨區市地重劃,其中12處公園及兒童遊樂場保留地,面積共7.79公頃,變更為可建築用地,讓地主能透過跨區重劃方式獲得補償。

都發局也說,被變更為建築用地的7.79公頃土地,已長達50年未徵收與開闢,可說是「看得到卻用不到」的公園,但透過這次專案檢討,卻能實質開闢42處,共13.38公頃的公園、兒童遊樂場及綠地;另外,若再加上停車場、國中小及社會福利設施用地,則可開闢約140公頃的公共設施,可望大幅提升鄰里生活環境品質。

tenrivers wrote:
我不認為是這樣解釋,...(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