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跟鄰居吵架!隔音法元旦上路 新建照樓板隔音降低20分貝
住的品質終於前進的一步

更新
分戶樓板衝擊音規定 內政部決定110年1月1日起 實施不再延後
內政部今(18)日宣布,原訂於今(109)年7月1日上路的分戶樓板隔音構造法令規定,考量預售屋消費者權益及協助材料業者儘速申請認可,以確保多元化選擇,本政策決定再延後6個月實施,明(110)年1月1日正式上路,不再延後。
去年的延後1年 促使業界深入了解施工方式確實可行
內政部表示,建築物分戶樓板隔音構造,原計畫於去(108) 年7月1日上路,但鑑於施工者對於施作細節尚未全盤了解,不利政策推動,且由於相關人員準備不足等問題,為避免衍生日後消費糾紛,造成政策阻礙,因此延後至今年7月1日實施。延後1年期間,已通過試驗之材料達180種以上,為協助業界順利施工,降低施工界面疑慮,積極辦理技術交流推廣活動,並率先從公部門優先示範。
今年再延後6個月就竣工標準及核發使用執照訂定相關行政措施並加強政策宣導
內政部指出,因為國內建築物交屋型態多樣化(成屋、預售屋、毛胚屋等)及部分隔音構造之表面材(含緩衝材)提前舖設易有刮傷瑕疵致消費糾紛等問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後續還會調整執行細節,訂定相關行政措施,並邀集地方政府開會,以加強政策宣導。
推動寧靜宅對於居住品質有正面效果 請各界積極遵守與推動
政府推動寧靜住宅決心不變,只要再確認各種交屋行為能配合行政管理、消費者購買預售屋之權益獲得保障等問題後,就沒有理由再延後,將如期在明(110)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不再展延,務請各界積極遵守與推動,還給消費者不受干擾的基本權利。
----------------- 以下是之前的發言 --------------------------
這個意思就是明年7/1以後申請的建案,隔音必須符合新的標準,我個人將暫停找房子,等新的標準實施之後再看看,畢竟房子這麼貴,噪音造成生活品質差是一件惱人的事情,對不對?

原文出處: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721/38076045
降噪音新趨勢 樓地板隔音墊成新案標配
惡鄰勿擾 樓板隔音 新標準
窗戶外車水馬龍,樓上不時傳來聲響,噪音無所不在,讓你快要發瘋了嗎?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即將有新規範,2019年7月1日起將施行樓地板隔音標準,還給你一個安寧的居住空間。
採訪╱連珠君
【連珠君╱綜合報導】都市人口密集,住家噪音紛爭時有所聞,不過現代建築對於隔音設計並不重視,最常見的是氣密窗,因其對阻絕外在環境噪音效果佳,幾乎已是標準建材,明年7月1日將進一步施行樓地板隔音標準,樓上樓下隔音標準要達58分貝,專家認為,隔音墊可能成為未來建案的標準配備。
大樓最困擾的噪音來源,是來自於樓上住戶聲響。 設計畫面
樓上老是有小朋友跑跳聲、桌子拖拉的聲響,影響你的生活嗎?這個問題很快能得到解決,明年7月1日建築技術規則即將實施「樓板衝擊音」的隔音規範,對於大樓最困擾的噪音來源,未來要求要達到58分貝的隔音標準,如果是15公分厚的鋼筋混凝土造樓板,鋪設的表面材要有17分貝以上的隔音效果。
光靠地板厚度難達標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表示,光要靠樓地板厚度達到隔音標準很難,明年7月1日以後申請建照的新建案,隔音墊恐成為標準配備,才能符合樓板隔音標準。
內政部於2016年已先施行建築技術規則的防音條文,在此之前,防音條文已有30年未修,2016年的防音條文主要針對空氣音隔音,也就是一般說話、電視機的聲音,音量大多60~80分貝,分戶牆隔音要達50分貝以上,扣除後剩下30分貝,還算安靜。
氣密窗可有效隔絕戶外噪音,已經為建案的標準配備,現更進一步有中空複層玻璃,隔音效果可達35分貝。
此外,昇降機房也是噪音來源之一,此次也規範其四周的分間牆、與上下樓板要有55分貝以上的隔音。鉅棠興業總經理鄭榮城表示,室內隔間牆的隔音規範僅限於寄宿舍、旅館等之臥室、客房或醫院病房,要有45分貝以上的隔音,對於住家的隔間牆並無規範,較為可惜。
「台大華」位於台大與師大間,其住戶大門採用少見的氣密門,具隔音效果。
Ai建築及室內設計工作室建築師周先勤表示,隔間牆、隔戶牆有鋼筋混凝土、磚牆、白磚牆、輕隔間牆等多種材質,除了看厚度以外,輕隔間牆民眾多半認為隔音較差,但事實上要看內容物,是否有用較佳的隔音材質,輕隔間牆不一定隔音較差。
有趣的是,現階段對外牆及對外開口的窗戶並無隔音規範,但都市噪音無所不在,氣密窗幾乎成為建案的標準配備,常見5+5mm複層玻璃搭配氣密窗,甚至出現6+6+6mm中空玻璃,多了一層空氣層,隔音效果再加強,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力麒賦御」採用8+12+8mm中空膠膜玻璃,搭配氣密窗可達到35分貝以上的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