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工商時報的新聞,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今年首季全台住宅建照核發約3.3萬戶,年增20%,多為建商補充土地庫存後的請照。(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503000439-260204?chdtv)
建商對景氣十分敏感,如果這幾年賣壓沈重,民眾覺得房價過高都不進場買房,餘屋量太大,建商就會調節投入商品(建物)的數量,先去化餘屋。建照核發增加,代表一種信心,或許你會問,少子化加上商圈凋蔽,哪來的信心?但建商還是有一群智庫在分析市場趨勢,我認為,智庫的看法是,雖然還不到回溫的程度,但起碼是審慎樂觀。
沒有圈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就無法請照、推案。土地才是一切財富之本。
土地供給有限,無論是來自法令的限制(例如:禁止開發),還是自然環境限制(例如:陡坡、坍方、懸崖、地質),土地都不是無限量供應的。但是建物的供給量,是建商控制的。
精華區土地,買一塊就少一塊;建物,原則上沒有這個問題。
土地幾乎無法以其他土地取代;建物可以其他建物取代。
尤其是都市土地,寸土寸金,想要在市中心買一塊建地,有一些難度。
想問各位大大:
一、現在這個時機,適合買土地嗎?
二、如果買不到精華區土地,可以退而求其次,買二線城市的土地嗎?
三、如果買不到建地,可以買農地、林地嗎?
四、買素地好,還是買土地上有破爛地上物的?
五、買地建議最少要買幾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