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供需落差大 房市買賣價差六成

重點摘要:
==============
根據調查顯示,今年台北市網路待售住宅物件平均開價已突破4,000萬元,但比起實價登錄所揭露的平均成交價2,489萬元來看,兩者差距達62%;此外,近年房市熱絡的台中市,賣方平均開價逼近1,800萬元,甚至還高於新北市的1,777萬元,高出平均成交價達74%,價差高居六都之冠;而同樣受資金湧入的低房價區台南、高雄,兩者落差也都將近七成。

Ref: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1202000268-260204?chdtv
==============

短評: 價差六成以上,是漫天喊價,落地還錢的概念嗎?!
如果報導屬實
這樣以高雄開價1坪15萬-18萬來算
哇 高雄好棒只要1坪10.5萬-12.6萬就可以成交了
高雄雖然薪資低 但房價以上面報導來換算也很合理 👍
只是這樣的價錢不知建商賣不賣了⋯⋯
hawkerchang wrote:
重點摘要:=====...(恕刪)


這種廢文看看就好,可能連作者都知道自己是在唬爛…

待售住宅物件平均開價已突破4,000萬元? 請問如何統計的? 網路上重複刊登的有剔除嗎? 光一間房子在網路上就有一大堆刊登有時價格還不一樣,如何計算???

高總價的流動性慢一直刊在網路上,低總價的流動性高隨時下架卻會都出現在實價登錄資料庫裡,這樣簡單的4,000/2,489後說兩者差距達62%,這種程度連學生報告都會不及格吧????
只要看到參考報導那張表的製表就是記者,以下的部分就可以當笑話看了。
製表的統計數據怎麼取樣的?取樣數據試抽樣還是全數統計?引用的內政部實價登錄網站跟屋比網站都沒有提供全數據下載的功能,要作者自己慢慢抓?這種職業賺稿費的記者可能嗎?
樓主拜託先判斷一下再貼文好嗎!
ugogy wrote:
這種廢文看看就好,可...(恕刪)


這樣的的報導,有其解讀的方向:

看起來就是:待售的房子,平均售價高(可能是地段好 可能是坪數大),遠高於實價登錄所揭露的平均成交價,

所以可以解讀成"這個時局,總價高的房子,不好去化"

而這也合乎對房市的觀察看法:

現在入場的大部分是自住型的買家,而大部分的自住型買家,財力相較並沒那麼雄厚.總價高的房子,確實不好去化.
hawkerchang wrote:
重點摘要:
==============
根據調查顯示,今年台北市網路待售住宅物件平均開價已突破4,000萬元,但比起實價登錄所揭露的平均成交價2,489萬元來看,兩者差距達62%;此外,近年房市熱絡的台中市,賣方平均開價逼近1,800萬元,甚至還高於新北市的1,777萬元,高出平均成交價達74%,價差高居六都之冠;而同樣受資金湧入的低房價區台南、高雄,兩者落差也都將近七成。

Ref: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1202000268-260204?chdtv
==============

短評: 價差六成以上,是漫天喊價,落地還錢的概念嗎?!(恕刪)


因為他把豪宅和一般住宅拿起來平均

就像拿郭台銘的收入和我的收入平均一樣

平均出來很高..

旦現實嗎??
開價本來就可以你開心就好,開1億,打1折
我家附近有一間一樓,開價是實價登錄的2倍...也沒賣出去

老闆身邊的朋友在賣他的華夏,也是開天價,2年了還在賣

開價不等於成交價,反正真正想買賣的,自然會找到中間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