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市的住宅區,大概八九成都是住三,
這些土地所能蓋的建坪設有上限,
也就是容積率225%。
這些住三土地,通常已長滿四層舊公寓,
把公寓的建坪換算成容積率,大約是240%,
也就是都更後的容積率,竟然比都更前還小!這樣沒人想重建吧?
不過還好,政府與建商合作,
在這幾十年,推出了很多"免計容積辦法",
蓋安全梯不計容積、蓋梯廳不計容積、蓋管委會(閱覽室桌球室)不計容積、蓋停車位不計容積、蓋機房不計容積......
弄一弄竟生出了1.6倍,
相當於 225% x 1.6倍 = 360%,
於是建商賺錢賺得愉快,居民也因為安全便利而買單(買公設)。
再加上最近流行的都更與危老,容積率再給到1.4倍,
相當於 225% x 1.6倍 x 1.4倍 = 504%,
於是在巷弄間也慢慢長出了大樓。
既然容積率從225%成長到相當於504%,為何都更還這麼難?
因為貪
這些多出來的坪數原地主想拿、建商也想拿,自然僵持不下。
當然也是有地主建商各自節制,談妥的案例,
但是以雙北數十萬老公寓來說,都更仍是困難重重。
重建Q&A
談?建商只有1人住戶可是有幾十戶到幾百戶,等於建商要跟幾十人到幾百人談,建商好解
決!問題就出在住戶,總是會有幾戶是釘子戶,搞到建商沒辦法了放棄,這情況很多,比較
常見的情況是 1樓 跟頂樓加蓋,因為貪心會要求多分點,當然其他樓層住戶不會同意,理由
很簡單 1樓主張房價比較貴,那請問平時也主張 1樓房價比較貴嗎?如 管理費 修繕 等等 一
些要大家交錢維護社區的情況,如果 1樓沒有在要交錢的時候主張 1樓房價比較貴而多出點
錢,那 1樓沒資格在建商來談都更時要求多分點,交錢時不主張我是 1樓房價貴而多出點錢
,收錢卻主張我是 1樓房價比較貴要分多點錢,這不會有人願意認同,再來頂樓加蓋主張要
多分點錢,頂樓是共用空間得該棟樓所有住戶同意你才能使用,都更時主張頂樓加蓋要多分
點,這等於是要該棟樓所有住戶對你提告要求拆除,頂樓加蓋被拆!那就沒有頂樓加蓋的問
題。
都更談判總有人認為最後談可多分點,所以釘子戶都在拼最後談,建商這塊餅不是無限大,
我要是聯合幾位住戶搶在前面把這塊餅分光,最後談會要不到好處建商放棄?若釘子戶要玩
玉石俱焚,那我就釘上你了,每次建商來都搶在前面把餅分光,而且次次都跟你玩玉石俱焚
,你不在意那就大家一起來,最後看誰的氣比較長。
釘子戶我是有辦法解決(限 4/5樓公寓),但政府並不在意總是拖到任期結束,政府首長是大家
選的,政府要是沒決心我在有辦法,也只能祈禱選個有決心的政府首長吧。
但這要基地面積夠大...夠你可以把規劃的獎勵都拿到才算..
基地太小...一般能拿到400%就讓偷笑了~!
假設我買在台北市的老舊公寓1000萬元...持有6.5坪土地...
那我在6.5坪的土地可以拿到最大值5倍...也就是32.5坪
那我們可以回推...台北市的老舊公寓買在1000萬元的地段...
新成屋大致成交在45萬/坪左右...
假設45萬元 x 32.5坪 =1462.5萬市價....所以這公寓的投報率值得購買
但如果只有400%的權利變換又會是如何呢?
6.5坪的土地可以拿回...26坪
45萬元x 26坪=1170萬市價...所以這公寓的投報率就....看看就好...
目前雙北市的捷運週邊老舊公寓的危老或都更的價值可是差很大的...
有時候...你買老舊公寓的價格...其實就已經是都更後的價格了~!
另外也警告地方政府...當公寓二手市場轉手頻率越高...成本就會越高...
都更所能換回的價值利差就會縮小....自然都更的意願就只有"安全"能拿出來說嘴了..
甚至有些人還會吐...老公寓還比大樓來的安全...
最後只剩電梯可以說服人了...
有電梯...人老了...一樣可以住...不用體會爬樓梯爬到沒尊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