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老闆炒房炒地往往是先用子公司,或是紙上公司買地, 再不然就是以公司擴張為由購地,然後地放著不開發當停車場, 租給摩鐵業者..等等,然後再搞變更地目賣給建商賺取暴利... 現在的情況是低利造成資金寬鬆,加上經濟變數, 但是房地產價格卻是反向不斷竄高, 勢必會讓企業紛紛減少資本支出再投資,轉而從事有利可圖的炒房炒地皮, 一旦企業大老闆炒房地產風潮出現,則房地產價格免不了爆發性上升, 屆時房地合一恐怕也難以壓住,這點政府恐怕必須再商討對策.
bbp408 wrote:看了下全球PMI和C...(恕刪) 看看那些留言台灣就繼續人人都炒房,炒到國家競爭力逐漸消失後才驚覺已經來不及了。對岸的PMI已經突破50了,我們還在往下探,就連馬來西亞、菲律賓都已經往上到40了,別人往上我們往下就繼續炒房吧!
7兆5千億的房貸餘額都是來自個人,這些人才是房價推升的主力,房貸餘額這32年(1988.1~2020.4)來增加23倍,若這些人都租房,房價就炒不起來了;問題是,這N年來,這85%的屋主也在享受3~10+倍房價增值的好處(直接或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