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算不算另一種 : 原屋主/建商/政府/準屋主的聯合 "炒房" !?

常常看到各地都更的新聞,而且政府也都鼓勵老舊公寓都更,對於市容也有幫助。看到一些都更案,原地點都算不錯的蛋黃區(以當區域而言),大多也是創造當地的新行情(有錯請指證)。原屋主不用出一毛錢,建商不用花錢買地皮,可能需要容積轉移啦,因為房子新,又是區域指標建築,所以吸引新的住客買房不是難事,反正還有20~30%的危老獎勵,造就15F/22F/28F不等的新大樓,還可以用低利貸款來做建築融資,所以成本低&風險低(因為有一大不分都確定賣出了)。
 
所以 : 都更,算不算另一種 : "炒房" !? 原屋主/建商/政府/準屋主的聯合行為,而且人人都說好,也鼓勵這種行為,不是嗎??
炒房是一般老百姓在用的,政府單位或是學者專家稱之為【土地再開發】

因為房子有使用年限,但是土地並沒有保存期,這是貫徹地盡其利的最佳寫照。
登卡普 wrote:
炒房是一般老百姓在用的,政府單位或是學者專家稱之為【土地再開發】

因為房子有使用年限,但是土地並沒有保存期,這是貫徹地盡其利的最佳寫照。
 
大大所言甚是,大叔佩服莫及。
都更案成功後,區域房價"自然"變高,而大部分還是蛋黃區,又造就附近的房產價值,有引發更多人(屋主/建商/政府)想都更
您說都更是炒房,

那我舉個例:



重建前:某地主持有土地10坪、建物22坪(室內20坪、梯間2坪)

重建後:某地主持有土地 5坪、建物30坪(室內20坪、公設10坪)+1個車位



看似該地主免費獲得「室內一坪換一坪+1車位」,

但其實是用5坪土地換來的,

如果土地每坪200萬,相當於用1000萬換回全新建物+車位。



所以您說該地主是有賺還沒賺?地主有沒有炒到房?
renewhouse wrote:
您說都更是炒房,

那我舉個例:



重建前:某地主持有土地10坪、建物22坪(室內20坪、梯間2坪)

重建後:某地主持有土地 5坪、建物30坪(室內20坪、公設10坪)+1個車位



看似該地主免費獲得「室內一坪換一坪+1車位」,

但其實是用5坪土地換來的,

如果土地每坪200萬,相當於用1000萬換回全新建物+車位。



所以您說該地主是有賺還沒賺?地主有沒有炒到房?
 
北市 : 土地可能一坪200萬,用1000萬換回全新建物+車位,很公平!!! (28F成本高)
板橋 : 土地可能一坪100萬,用500萬換回全新建物+車位,還有賺!!! (22F成本高)
板橋 : 土地可能一坪100萬,用500萬換回全新建物+車位,很公平!!! (15F成本低)
 
但附近的行情又被拉高了。
正常增值吧,不過改完後還真希望能跟國外一樣,一堆人住百年房.這樣攤銷下來,也算造福後代.
後代都只是買零售就好了.
不像台灣爛得快又沒有甚麼文化,所以現在你才在那邊想有得沒的.
一般人對於『炒』的定義是『在有限或相同的內容下,進行虛假的價值提升』

但都更確實是有重蓋出新房子,所以要說炒房也就不太準確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