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淺碟經濟,連房地產也逃不了"國際盤"。

聯合報 社論 2020年10月30日 上午10:27

近日兩則地方房地產相關新聞,令人看了悚然心驚。一則是:外資今年買走台中市2.5萬坪土地,議員提醒政府別讓台灣成為炒房天堂。另一則是:外資今年第二季在桃園購置的土地高達2.3萬坪,為第一季的7倍之多,創歷年新高。無論台中或桃園誰是外資購地首選,這兩則新聞皆說明台灣今年房地產交易熱絡外資炒作因素不小,並帶動價格高升,這是過去所未見。

外資搶進台灣房地市場,從今年第一季即可看出端倪,且逐月升溫。根據內政部統計,不包括陸港澳在內,第一季外資在台灣取得的建物共332棟,寫下16年來新高,較去年同期增加四成六,其中以雙北及台中市為最多。在土地交易方面,僅六都即高達五百多筆,面積達2.4萬坪。到了第二、三季,情況則更嚴重,外資光是購買桃園土地即激增七倍,高達兩百多筆。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官員及房仲業者對於這些購置房地產的「外資」,又有不同的觀察和解讀。地方官員和業者認為,這些所謂的「外資」,事實上不少是台灣人歸化外籍的「假外資」換個身分回台置產;另有一些,是因擔心香港政局不穩而選擇來台定居的港人,亦占若干比重。簡言之,由於美中貿易大戰及新冠疫情等國際情勢變化,加上香港近年的動盪不安,都造成真假外資大舉流入台灣,並對房地產市場造成推波助瀾效應。

除此之外,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蔡政府去年開始推動的「台商境外資金回流」專法,至九月底止,已有2254億元資金申請匯回。台商實際匯回的資金,雖距離政府原本宣稱的九千億元目標有極大的距離,政府也宣稱會嚴格管控台商資金流向;然而,其中五%的資金可供台商自由運用,極有可能被用來投資炒作房地產。以台灣目前的低利率水準,銀行爛頭寸多,台商又擁有良好的信用及抵押保證,很容易取得優渥的貸款條件購置豪宅與土地。觀察境外資金回流的時間,跟這波國內房地產市場炒熱的軌跡,顯然是相吻合的。

今年台灣房地市場的情況是「南熱北溫」,中南部因房屋平均單價比北部低,因此更容易入手,上漲幅度也大。但從全民的角度看,不論是真外資、假外資或境外資金回流的台商,他們在短短時間內將大筆資本利得投注於房地市場,不僅造就了「外資囤地」的現象,房市的激升幅度也遠遠超乎經濟成長或薪資增長的速度。這種現象,對於廣大的社會大眾──尤其仍屬無殼族的年輕世代而言,絕對是不利的,他們的購屋門檻將變得更高、更遙不可及。

近期以來,立委和地方民代都在詢問政府對房地市場的過熱現象有何因應之道。令人遺憾的是,政府各部門都在打太極:央行總裁楊金龍聲稱,這波上漲是「有基之彈」,有益產業發展;內政部則說,擁有四戶以上房屋者僅占4.52%,囤房問題並不嚴重。什麼樣的政府,會放任外資進來炒房囤地,還在那裡拍手叫好?


最近的上漲明顯已非"國人之力"啊!
lichujen wrote:
台灣的淺碟經濟,連房地產也逃不了"國際盤"


+1

房地產上次趴了就是因為國際因素~

不知這次會怎麼玩!?
餐廳開再大,也得要有人來吃。
lichujen wrote:
這次會怎


外資今年買走台中2.5萬坪土地,為什麼?

因為他們覺得台灣房地太便宜。
cml12345678 wrote:
外資今年買走台中2.5萬坪土地,為什麼?
因為他們覺得台灣房地太便宜。

地主今年賣出台中2.5萬坪土地,為什麼?
因為他們覺得台灣房地不便宜。

外資比較懂台灣還是土生土長的地主比較懂台灣?
30年前,日本號稱NO1,大肆去美國搜購房地產。結果後來全認賠。

<<1989年10月,日本泡沫經濟達到頂點的這一年,三菱地所以8.46億美圓(以當時的匯率,約合1100多億日圓)的價格購買了洛克斐勒中心的擁有者洛克菲勒集團(Rockefeller Group)51%的股權[3],從而取得了洛克斐勒中心的控制權,成為日本當年海外投資的經典案例。此後,三菱地所又分批購買了洛克菲勒集團剩下的所有股權[4]。
1996年7月因爲無法償還貸款,將最初建造的14棟大樓轉讓[4]。>>



前幾年,中國人去北海道也是大買,還不只2.5萬坪,100倍都有。結果現在呢?

<<2017年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為主的資本買了2411公頃,遍及31個市町村,400個像東京巨蛋那麼大的土地,>>
美國房市14年來最熱
https://ctee.com.tw/bookstore/world-news/344543.html

新冠肺炎疫情爆出逃潮! 亞洲資金湧入美國房地產「暴增500%」德國第2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61952

國際盤就是漲, 不管什麼供需, 什麼人口, 反正只要QE 不停, 鈔票一直印, 房價只會繼續漲, 現在鈔票太多,要找出路, 股市被買到高點, 債券被買到高點, 現在只剩房地產可以消耗這過多的鈔票了. 最大的泡沫不是房價, 而是鈔票.
有人儍仔要賣一折
唉,不然五折賣我們
nomi88 wrote:
國際盤就是漲, 不管什麼供需, 什麼人口, 反正只要QE 不停, 鈔票一直印, 房價只會繼續漲, 現在鈔票太多,要找出路, 股市被買到高點, 債券被買到高點, 現在只剩房地產可以消耗這過多的鈔票了. 最大的泡沫不是房價, 而是鈔票.

一般百姓要如何才能從銀行借(分)到這些鈔票呢?
jeerjay wrote:
一般百姓要如何才能從...(恕刪)


加入錢的流動,從中分一杯羹。
一般民眾要從銀行取錢,不外乎購屋房貸、信貸、抵押房屋的理財型房貸。
因為你的錢是借來的,所以用錢的效率要高過還錢給銀行的成本。
看你是要投入實業賺錢,還是跟著炒股炒房囉。
今年壽險業買商用不動產跟土地的金額
會超過2012年歷史高點
因為美元流動性氾濫
美債收益率下降1%多
壽險業只能回補房地產來提升收益率到3%以上
這是資產配置的一種,不得不買房地產的無奈
否則收益率太低會被金管會約談

所以你看國泰、新光、南山、富邦那個不是溢價在買土地
從南港土地、世貿三館都是用掃貨的(收租收益率約3~4%)
以去年全台房地產交易金額3兆多
現有壽險的資金水位8兆起碼可以掃貨兩年多
更何況美國都直接開示2023年前不會升息
還有人在看跌房地產,我也是笑笑不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