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質那幾戶全賣光?建商揭密全是為了…

先買結果都買到次等的 可憐哪

原文連結

好房網News記者唐主桂/綜合報導

不少預售案在推出後,很快地就公布完銷,不過到了銷售後期,卻會突然釋出部分房源,而且通常會是格局、方位最優質的物件,專家揭密,這種物件其實數量不少,目標除了製造熱銷假象,還有更主要的原因。

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表示,預售階段建商都會保留一些房子不賣,其實就是建商的惜售心態,「一般還不止一兩套,大部分都是十幾套甚至更多」,而越是好賣的房子,就越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

胡偉良分析,這樣做的原因當然是想高價賣出去,當購房者以為這個樓盤已經賣完了的時候,銷售人員或許就會給你來個電話,說他們有一套房源退出來的,是其他顧客貸款因為某種退回來的,但是這套房源在各方面都是最優質的所以比較貴,一般情況下,很多購房者就會願意買單。

此外,這個做法也能夠製造出熱銷假象,胡偉良表示大部分人都喜歡跟風,覺得賣的好房子會比較好,想買的意願會比較高。

為何建商要選在銷售後期賣屋呢?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召集人張欣民就曾經表示,建商在預售還沒有開案時,也就是所謂的潛銷期,此時的價格比較好談,開案之後價格就會慢慢往上調,所以如果買家是在最熱銷的時候入場,價格也會是最硬的。
阿桂一點點 wrote:
先買結果都買到次等的(恕刪)


確實如此,格局差的,本來價格就越低,先以較低價推出來賣,然後再逐步拿出格局較佳的,把價格調高,創造出房子搶手的樣子。

也可讓早先低價入手的人,覺得有賺到,不會不滿,也會勸認識或來看房的人進場。

這種操作模式,已存在多年了。
當然從最廢的那幾戶先賣.
先買的魯套先虧.
千萬千萬別買預售屋

北台灣五年內建案還在賣的一堆
的確如此,但,如果出的起價格,還是可以買到,就看你買的時候帶什麼心態去了
假設四樓格局差的,建商出一坪25萬,你直接說你要一坪30萬的,而且指定哪樓哪戶,相信建商有也會丟出來的。只是很多人買房心態上都想用最低價要買高格局的,當然建商就用已經被買了當藉口回絕,總比跟你在哪裡盧小小還來得輕鬆拒絕吧!
有同感,本來我是準備買某棟的高樓層,在議價之前,我突然發現這棟有對衝到馬路,雖然高樓層沒影響,但心理總是有疙瘩,覺得美中不足。
於是我再次問代銷,另一棟座向更棒的,真的沒高樓層了嗎?
(((我第一次去接待中心時,代銷當時是說那棟座向最棒的已經沒高樓層、也沒中高樓層,只剩下低樓層。)))

可能代銷看我真的是有心要買,所以她說她再去查一下,後來回覆說那棟座向最棒的,公司有保留一間次頂樓,但是開價多了一百萬初頭,因為比原本選的那間樓層高了好幾樓且座向是整棟最好的。

因為樓層和座向都是最讚的,我太喜歡了,對這個選擇非常滿意,最後我咬牙買了下來,千金難買心頭好,如果沒把握住,以後能不能碰到那麼喜歡的就不一定了。
joeybaby2017 wrote:
有同感,本來我是準備...(恕刪)
沒錯,選對要的房子比較重要,差額不多就不用考慮了,像我有懼高症,買15樓都覺得腿軟,但被家人勸進買了之後,住習慣了,不腿軟了,反而後悔為什麼不買再高一點的貼個幾十萬也ok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