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率一年後百分之百回復到2%以內,因為今年上漲的物價,會變成明年計算CPI的基期
以泡麵為例,去年同期30元,今年同期33元,這樣子漲了10%了,但明年同期若還是維持33元,CPI指數是不會增加的,所以央行才宣稱通膨是短期的,想靠這一招瞞天過海,因為只要再過一年,通膨率必定回復到2%以內,以民眾的角度而言,物價確確實實的上漲了,但央行選擇裝傻一年,這樣子CPI就會回復正常了,事實上物價一但上去就回不去了
zerokiller wrote:
所以央行才宣稱通膨是短期的,想靠這一招瞞天過海,因為只要再過一年,通膨率必定回復到2%以內,以民眾的角度而言,物價確確實實的上漲了,但央行選擇裝傻一年,這樣子CPI就會回復正常了,事實上物價一但上去就回不去了
但如果希望央行「不要裝傻」,我們該期待央行做什麼?升息?台幣升值?
我忘了在哪兒聽到的比喻:
總體經濟調控就像開一台油門、方向盤、跟煞車都反應很遲鈍的車子...(可能說開船更像吧)所以往往總體的調控看的都是中長期,你現在踩油門下去,它不會有反應,可能要花 3~6 個月才看得出來車子在加速,而打方向盤跟踩煞車也是,也可能是用幾個月的時間尺度在看。
開這種車子往往讓人覺得司機好像該加速了還不加速,該煞車了還不煞車,該轉彎了怎麼還沒轉...... 滿車的人可能一堆問號或一直又唸又罵的,但好像也沒翻車或跟人對撞過...
若自己有開過性能相差很大的車子的經驗,大概就較能體會我說的。有時彎不彎得過,同一個場景,是大腳油門或反而是要踩煞車,這不一定。就像經濟政策上,要採取凍漲,或是漸漲,或一次漲足,或直接進行價格干預或採取配給管制(如實名制口罩),沒有標準答案。
年輕的朋友可以看看一個不慎翻車的故事:亞洲金融風暴韓國,那要算開車開到翻車了吧,車上有些人受傷或死亡... 然後整車的人下來把車推去路上,重新修好車子再次出發。雖說是很有骨氣的一車子人,不過弄成翻車了,這司機也實在是要檢討....
通貨膨脹令許多人擔憂,有一群人在銀行有貸款反而成了最大的贏家,一旦通貨膨脹發生,債務價值將繼續下降。比方說十年前貸款買房,每月要付兩萬元房貸。從當時的物價和工資水平來看,每月兩萬元的支出是非常高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物價開始上漲,人們的工資也開始上漲,然而債務卻不會增加。
十年後,債務人每月的住房貸款仍然是兩萬元,目前的工資水平和沒有還貸壓力的情況下,債務人的債務價值自然會縮水,通貨膨脹之後,債務相對於債務人的價值也會降低,這是一種收益
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