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要能參與才叫公平正義,
「被交易條件限制」就是不公不義。
有什麼是交易條件被限制?
不公不義的例子?
傳統的股票交易,以1000股做為一張,做為交易的基本單位,導致好的公司股價漲高了,一張動輒80萬、100萬,最終淪為法人認養的標的,而散戶卻因為門檻的障礙而被拒於門外。
但開放零股交易後,散戶可以自由小額投資各個績優企業,在股票市場中,算是落實公平公正的一步。

企業公開發行,開放股份釋出認購,
為企業籌資的絕佳管道,
也是投資人參與投資的方式。
除了股票市場是很好的範例,
下面我再舉德州撲克較高買入的賽事,牌手們都會以賣出股份的方式,來讓賽局更具優勢,在這樣的作法下,有以下幾個優點。
1.釋出股份牌手更靈活籌措資金
2.降低牌手因資金壓力造成的情緒波動,更容易取得較佳的名次。
3.讓其他投資人可藉由買入股份的交易,投資高ROE的牌手,長期在比賽中獲利。

我們可以看到在「購買股份的投資模式下」投資人不用真的會打牌、或是真的會經營公司,他可透過認購股份的方式,獲得投資報酬。
好了,講完前言,大家應該明白什麼叫作「投資股份」,接下來進入正題講到「不動產證券化」。
不動產是一個壟斷的市場,它利用較高資金門檻,以及持有者拒售產權的情況下,房屋土地所有權被特定人士長期把持。
除了少數國家採「土地國有化」來解決,多數國家則採用高額稅賦來解決土地問題。
土地國有後仍有炒作地上權問題。
而增加房地產稅賦,更是讓地主直接轉嫁租金到消費者買單。
既然,土地的炒作不可避免,土地的稅賦只是不斷的轉嫁,那我們為何不能換個面向思考,全民都可以投資這國家上的任一塊土地或房屋呢?而不被任何條件限制,這不才是真正的居住正義?
100坪2億的帝寶,
小老百姓要怎麼持有?
1%的股份只要200萬元,
200萬可以入手投資仁愛路帝寶,
即使你住在金山萬里,
你也可以參與仁愛路的土地增值收益。
問題來了,誰要賣你精華地段的股權?
這時就需要「非自用住宅不動產強制證券化」的手段來達成,人民可購置自用住宅,自用住宅為100%私有,但非自用住宅則需強制釋出50%以上股份,到市場上自由買賣,比照上市企業,當然你看好它也可以買回自家房產股份,但強制釋股可以讓全民參與區域發展收益。
大家可以注意這個觀念並非國父的「漲價歸公」,而是逆向思考將漲價分配給多數持有者,而非少數地主。
在不動產證券化的推動下,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在台北市的租屋族,他每個月支付15000元的房租,但這15000元其實是支付給50個股東每人300元,而他自己本身在台中有投資一間房產20%的股份,該房產每月收租2.5萬,他的租金收益5000元,而他投資5年了,房價增幅50%。
我們能想像一個租屋族也是包租公?也能享受地段發展增值收益,也能依據工作需求到各地租屋而不損失房地產發展收益?
加稅!只是增加底層人民的痛苦!
土地的持有規則不改變,
再多的稅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