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該買房嗎?越打房價越高的五大原因

打房政策一波接一波,依舊難遏止房價爬升的現象,究竟是為什麼呢?有以下五大原因:
一、房價基本上反應了貨幣現象
疫情下,全球經濟陷於停頓,以美國爲首的先進國家為了挽救經濟、提升就業機會,發動了無限制的貨幣寬鬆政策,貨幣大放水的結果,造成了通貨膨脹,也衍生了資産價格的上漲。這是房價上漲的「拉力」。
審視全球房價在疫情期間的變動情形,不難發現全球房價都在上漲,並且先進國家的漲幅還比開發中國家來得大,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先進國家採取了更寛鬆的貨幣政策。以台灣為例,近期的M2增速就從以往的~4%,增加到8%以上。
二、建築的原物料成本大幅上漲
全球節能減碳的環保要求,使得高耗能、高汙染的建築主要原物料(鋼鐵、鋁、水泥)的成本大幅增加,上漲幅度甚至高達4成以上,而且這個趨勢很難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要期待房價下跌不切實際。
這時候政府能做和應該做的,其實不在打房,而在維持房價的合理性,避免建商藉機哄抬房價賺取暴利。
三、營造施工人力的短缺
由於營造業的「3K(危險、辛苦、骯髒)的工作環境,加上現有人力的逐漸老化,造成營造施工人力的日益短缺,加上台灣當前「反對外勞引入,以免妨礙國人就業」的不務實政策(台灣缺乏合理的人力資源定位政策),使得缺工問題持續惡化;在這樣先天不良的環境下,加上以台積電為首的高科技產業擴廠趕工,營造人力自然青黃不接,結果當然是各項工程的工期拉長、人工成本大幅上漲。
四、新建案的整體規格拉高
在營建成本上漲的情況下,新的建案在成本高於早期建案成本的情形下,若要保持建案的競爭力,可能就得從産品的附加價值上著手,像是提升建築物的耐震能力、隔音減噪的性能、智慧智能設施的設置,乃至於老齡化的無障礙設施建構。因此,可以預期的是,未來的房子除了比價格之外,房子的整體興建品質,包括耐震、隔音減噪、智慧化程度都將成為民眾選購房子的重要考量因素。
危老改建中的很多容積獎勵要求改建必須提高建築規格,像是耐震等級、智慧建築、綠建築、無障礙設施,這些都會拉高營建成本。
五、買房抗通膨心理
近期買房抗通膨蔚成風潮,這種買氣對房市是一股很大的拉升力量,在需求增加的情況下,房價自然隨之上漲,甚至造成房市的普漲和熱銷現象,但這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狀況,因為現在房市已經出現分化現象,而且這種情形在未來只會加劇而不會減緩。
也就是說,房市中城市和區域的分化現象已經形成,沒有產業支撐的城市,其人口只會日漸減少,房價也因此缺乏支撐力道,而容易下跌;而一些有產業支撐、人口流入的城市,房價則是逐步看漲;另一方面,城市中的核心區域,更由於其稀缺的地理位置特性,使得其價值始終存在而保持不錯的市場價格,並保有真正的抗通膨能力。
所以,若買房的目的是真的為了抗通膨,那麼城市和區域的選擇會更重要。
因此,雖然政府陸續祭出了房地合一稅2.0、實價登錄2.0、非首購沒有寬限期、選擇性信用管制等打房政策,也因為上述的五種原因,無法有效地抑制房價上漲。

以上是專家看法.說說你的意見.
01這裡的一貫調調.
房價太高了.要崩了.快逃~~
總體經濟記得去看一下喔
大陸,韓國都爆了,全亞洲只剩台灣喔,快掃貨吧
百達斐麗PP wrote:
打房政策一波接一波,...(恕刪)
百達斐麗PP wrote:
以上是專家看法.說說你的意見.
01這裡的一貫調調.
房價太高了.要崩了.快逃~~



只有輸家還在那邊猜今年會升幾碼?


懂得資產配置的早就在調整美元資產的比例了

不懂的資產配置,只好賭央行5月會升2碼或3碼!

更慘的是板上套套,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還要問意見嗎?

空空再怎麼不準,10年來只對這一次!!

就勝過多多30年內只因為錯了這一次!!





雙北我不熟

其它四都在實價登錄平均以下的蛋黃區新房子

基本上都可以買

scheme wrote:
只有輸家還在那邊猜今...(恕刪)


說的好像自己多懂資產配置,

你美元買了多少呢?

資產如何配置呢?

說的一副多厲害的樣子,

要不要貼出來看看呢?

還是又要裝睡叫不醒呢?
你那隻眼睛看到有打房了

除了官商勾結
沒有其它原因

市場機制都不適用了
Z3300
你還沒買,不就打房了,打你沒錯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