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我家長就是小建商。被套住很多間賣不掉。不是想出租就出租,因為是毛胚屋。後來我搬去其中一間住。還得自己拉管隔間。下一波漲勢才賣掉,扣除成本和10年的遲滯費,其實沒賺多少。家長後來去做餐飲業,不做這個了。40年前人口是強勢正成長;現在是負成長,是否10年能等到下一波? 就看建商願不願意賭,夠不夠實力賭。
happywork01 wrote:40年前我家長就是小建商。被套住很多間賣不掉。不是想出租就出租,因為是毛胚屋。後來我搬去其中一間住。還得自己拉管隔間。下一波漲勢才賣掉,扣除成本和10年的遲滯費,其實沒賺多少。當時人口是強勢正成長;現在是負成長,是否10年能等到下一波? 就看建商願不願意賭了。 建商手骨還是比虫虫們粗.
darthfox2 wrote:很認真去淡水新市鎮看了好幾次也差點要下斡旋買了但另一半完全不接受從那邊通勤上下班只好繼續觀望了 淡水講了二三十年了.從海中天鼎盛時期, 講到海中天不知道已經倒閉幾年了, 還在講淡水.以前在唸大學時, 還會一群同學去輔大載美眉去淡水吃消夜, 那時的淡水還比現在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