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30年老公寓能買?專家曝必看這2點
買房要看運氣也要看眼力,尤其面對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不僅要看預算,也要評估未來安全性與維修成本。近日有男網友發文分享自己的看屋經驗,表示他原本鎖定屋齡20年內的房子,但一名仲介近期推薦他一間位於台北屋齡30年的電梯公寓,預算及裝潢都在他可接受的範圍內,但原PO擔心未來會遇到管線老化或結構性風險,不確定在房價高漲的時代,這種30年屋齡的電梯老公寓是否仍值得入手。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一位網友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表示房屋仲介推薦他一間位於台北中山國中捷運站附近、屋齡30年的電梯公寓,社區有管理、有垃圾集中區、沒有花俏公設,室內冷氣與地板都有重新更新、浴室還做成乾濕分離,整體裝潢看起來不輸一些17至18年的房子,價格他也能接受。但走進社區後,電梯與走廊的年代感讓他感到猶豫,他好奇「這種屋齡較高的房子,有什麼需要額外注意的點嗎?」。
貼文曝光後,底下留言形成兩派意見,不少網友提醒「老屋就是要特別查水電管線」、「最怕漏水,裝潢漂亮不代表沒問題」、「新裝潢有時只是蓋掉瑕疵」、「記得看公共區域管理、住戶素質」;但也有另一派持正面想法,認為老屋並非不能買,只要結構安全、檢查確實,甚至比新房更耐住。對此,信義房屋不動產經理曾敬德接受《ETtoday》採訪時表示,以台北市來說,多數房子本來就屬於「老同學」,新成屋稀少,老屋仍然有市場轉手性,而且坪數多半比新建案實在,因此不能單以屋齡判斷房屋價值。他提醒,老屋最核心的檢查關鍵不在裝潢,而是「水電是否重新拉過」與「是否有漏水歷史及修繕紀錄」,而且也要觀察屋主當初裝潢的動機,是以自住為主還是為了快速轉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