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鳴GO wrote:
張大哥..這幾台車如...(恕刪)
1.anthem s 不用考慮,3.5吋避震行程車架,如果想玩越野,一下子行程就不夠你用了,而且你已經有單車了,除非是買第一輛,否則再入手不建議。它只有車架的價值。至少選到X1 四吋行程,ANTHEM 的車架設計是針對耐力長途XC越野,評價很高,等級夠的ANTHEM X系列車種它的絕佳性能,雜誌上的測試報告絕不誇張,在越野路徑上跑及爬坡,踩踏的感覺真的是無聲無息用滑的一般,避震作動的順暢度一流,踩踏效率及貼地性極佳,踏板回擊的感覺幾乎沒有,煞車不會干擾避震作動,它可是世界耐力越野賽冠軍車,所以我寧可賣別的車也不會賣它。
2.TRANCE 至少買到X2 ,當然X0最好啦,近十六萬耶!X2 59800,我拿不到五萬。後避行程五吋的越野林道車是最適合入門的車款,一般前叉搭配120~140或150MM行程,只要你敢,平對平跳一公尺沒問題,接地如果有導角的話兩公尺也一樣可以。
3.REIGN X1 前叉160MM後避6.7吋,是越野第二部車的好選擇,AM~F.R之間,搭配不同磅數的彈簧可玩得很大,即使飛跳台都可以。不過2010年款的似乎側向剛性沒有09年的好?入門騎這類車多半會被車子拖著走,很累人很難耍得開。
4.GLORY 爬長坡會死人,下坡車就沒在考慮爬坡了。除非豪華團專坐車上山或只玩跳台,用的範圍窄只能拿來飛跳等極限地形,一般用途你不會想騎它上路。
越野只要兩部車,一輛中行程五吋到六吋,另一輛六吋以上就可以應付台灣絕大部份的地形。如果只想買一輛,6吋的REIGN 0可以考慮,不過沒多久你就會想換車了。
因為車架幾何的設計,愈激烈的地形,車架的設計會愈遍向下坡的穏定性,有效上管的矩離會較短,爬坡不利施力。車架的轉點設計有固定轉點及虛擬轉點兩大類,特性也不同。越野車首重車架,再來避震系統,輪組煞車系統。避震器的調校知識與應用很重要,有空你可以約我拿車給你試。當然為何獨愛G牌,維修容易及保固年限,且相對便宜(國外版的可是貴死人)MASETRO避震系統運作順暢度不錯,我也試過另一國產品牌....,就知道為什麼越野路上能見度遠低於G牌了。當然G牌的越野車也有它的缺點,但總体來說,品牌的保固維修,性能及與國外大牌售價相比,還是相對價宜許多。
本團許多車友在阿科及眼鏡的公路車魔鬼訓練下都已經有了甚佳的体能及腳力,以前拿登山車騎公路車的路沒真正体會到登山車媚力的机會,現在再回頭看登山車...大概不會拿它去騎鋪設道路了(公路車才是這方面的王者)。
柴山礦區秘徑裡一些重度玩家做的机關不小心遇到,像我這種生手一定摔到掛掉,我只能一邊練一邊去試著突破關卡。中寮山蓮花亭右前方不是有個土丘嗎?沒多長,騎下來如何?我在紅瓦庴下過類似的土坡,嚇得半死,只是跳過一個下坡段差後才知道那麼陡(下坡段差視覺上可怕的地方是..你在前方看不到段差後面的高度有多高),硬著頭皮整個人壓到後輪上方,中間又壓過坑洞,突起的石塊,屁股被後輪k中好幾次,當時真想跳車抱樹逃生,心想著不要前翻不要前翻,下到緩坡後煞不住直接跳上高起的路面,喘了好久回頭一看....自己嚇自己,看到每個段差的高度後恐懼感沒有了,牽上去再騎下來就不會怕了。當然這是我個人很誇張的描述,在箇中高手眼中這只是小兒科。初淺的經驗中大概就知道要先練那些技巧來應用在多變的地形裡。練跳上20~30公分高的台階,如何抬前輪,這樣就可以躍上上坡段差。練跳平台來應付下坡時的跳躍技巧...,越野真的要學些東西。雖然進步的很慢,但在礦區下坡時,遇到段差我也可以很有自信地拉起車頭在空中停留短暫的時間而安全落地,躍過樹根,橫倒的小樹幹,轉過急彎直接下到土坡裡...,當然我也常撞到樹,插進灌木叢裡,不然就是前輪插進土縫裡摔得半死,人車分離.....,不過我是全身重度護具,再菜老手也不會嘲笑...因為安全最重要。所以只要不是玩超過自身技術能力以外的動作,怎麼摔在護具的保護下都算是安全的。而技術就只能多練。這也是它好玩的地方....練不完,而且在下坡的所有過程裡你不會去想任何的雜事,整個過程前後沒有任何煩人的事會出現在腦海中,人頓時沒有煩憂。
我在想,找個時間我把車都牽出來讓大家可以真正試騎一下体會一下,都會公園有幾個點可以試試越野車的特性,從跳躍50~100公分的平對平落差,或跳躍有接坡的落差(這兩種接地的方式很不同),連續樹根下坡,跳上台階都可以体驗一下,而且真的很安全...因為離海總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