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最後的作品沒有辦法跟專業的戶外裝潢木工師傅拼啦(質感差很多><...)
可是自己動手把一片南方松牆築起來的成就感,
讓小妹我忍不住要上來野人獻曝一下,我想板上各位大大在家裡也可以試試看喔!

話說,我家庭院的其中一面牆外,
緊挨著一棟鄰居古老的房子,
就是那種屋頂快塌下來那種勒~
因為想要多點工具/雜物的收納空間,

二來也想讓整個庭院的視線比較簡潔一點,
所以就決定要把這一面長300cm,高100cm
的大空隙用南方松築起來。

[準備材料]
1.大砲用釘針:一盒
2.一般釘槍用釘針 20F:一盒
3.一般釘槍用釘針 15F(備用):一盒
(釘針共 350元)
4.柳安角材:一捆 700元
(沒有使用完,只用了2/3)
5.黃檜木板 兩千多
(實際規格&價錢有點忘了,我再查查)
6.水性戶外防水防蛀木材保護漆1200元
7.油漆刷 35元

[工具]
1.空壓機、釘槍 跟朋友借的
8.工作鋸 200元
[開始做工啦~流程]
步驟1.木材防水保護漆
這個步驟的用意就是要保護木材,讓它可以抵抗吹風下雨的侵襲
市面上的南方松,其實也只是很多松木的統稱
(長葉松、短葉松、溼地松、火炬松)
這些生長在高緯度的樹材,大多來自北美,
因為要用在戶外,所以近年來廠商都流行先行施作防腐處理,
就是大家常聽到的CCA、ACQ-CA....等。
差別就是在於防腐手法不同。
這邊要強調的是,經過強者我同學的指點,
我們買的並非市面上現成做過防腐的南方松,
而是直接買黃檜白身,
然後挑瓶可以防水抗曬的護木漆回家自己做保護處理,
只是我不知道樣怎稱呼這樣的戶外牆壁,
還是也跟著叫南方松牆好了?
(謎之音:來01板上竟然還敢亂叫,還是請板上眾達人們解惑好了)
步驟2.觀察地形
再開始動工前,要先仔仔細細的端詳這面號稱長300cm,高100cm的牆面
(這數字是不材在下我自己量的~
各位看官看下去就知道,也點小凸槌)
現場發現的問題就是,
要施工的這面牆並不是很單純的一個平面,
不僅有一些拉哩拉紮的管線,
稍高的地方還有角鋼做成的曬衣架,
這些會妨礙角材釘妥的障礙物,到時候都要想辦法避開。

步驟3.釘角料
這個部分其實是最重要的,因為你的角材下的漂亮,
後續的木頭才會比較好固定在角材上頭
我們下角材的步驟就是,
先把最大的邊緣框框給定出來,
之後抓大約40cm一個間距,加強一根角材。

要把角材跟水泥/紅磚牆壁固定的工具就是師傅們俗稱的"大砲",
真的超大一把的,後作力還有重量都非常有份量~
我第一次拿在手上,接上空壓機想要試試看時,
就突然覺得一陣手軟。。。
而且對我來說真的好重喔~~(其實是俗阿了起來)
所以之後這部分的操作都是有情有義的強者我朋友代勞的!(大感激~)

步驟4.固定圍牆板料
接下來就是把壁板固定在剛剛接好的角材框框內
這個部分使用的工具就是一般的釘槍了,
用來做木頭與木頭的相連接,
朋友說他們稱之為"假固定"。

大部分的南方松公法都是在假固定定位完之後,
再規則的鎖上螺絲釘的。
(因為我買的木材是9mm的線板材 並不厚,
所以我們就沒有再上螺絲釘了)

步驟5.閃過障礙物
剛剛有提過,庭院這這面牆並非一整個簡單的平面,
而是有水管、角鋼曬衣架...這些需要避開的障礙物。
我們的做法就是量好距離,
就在板材上鉅出個大小剛剛好的洞,
這個部份只要細心一點,把線畫好,
除了麻煩一點,基本上沒什麼大問題。

中間大家停下來休息,
一邊聽著音樂哼著歌、一邊揮汗順便閒聊著,
這時發現午後黃澄澄的暖陽,這時也斜照了下來。

這樣的光線真的挺美的,
光影灑落在接近完成的戶外南方松牆上,
倒映出稀疏有致的美麗影子來,
看來今天大夥兒辛苦了一整天~是有代價的!(感動)

就在大家沉醉於午後片刻的美好時光中時
不才小妹我突然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情了...
那就是~先前我估算的木頭不夠用了!!!(晴天霹靂+昏倒)

怎麼會這樣勒???(握拳+吶喊)
a.原來是我當初單單丈量需要遮起來的那一面牆的大小,
然後上下只加了一點點固定用的收邊區域(抓太小了)
b.再者,上午為了避開牆上水管障礙物
造成角料框框無法成一大瓶面的問題,
來幫忙的朋友還特地把角材的高度做了一點延伸,
讓整個支架可以更穩固
因為以上兩個原因,造成角料框框太高,
而我們手上有的板材卻不夠遮的窘境。
心底OS:
這該如何是好呢?
再跟木材訂定料實在很麻煩耶~
時間也不知道要拖到何時了~
而且還要多花材料費跟運費...

大家開始幫我傷腦筋了起來。。。
就在一陣沉默思考後,突然靈機一動
之前不是去附近學校撿回來很多的抽屜,
那何不乾脆把它們利用在牆壁上呢?
我們馬上就動作了起來。。。


步驟6.登登登登。。。。。這就是我們後來走
環保愛地球的亂搞拼湊瘋風, mix出來的模樣(這亂入的名字很弱..)

這篇文章我放比較多的"DIY過程"的圖片啦,至於完成後的圖就比較少了,
改天有空再拍多一點 我家最後不用花太多錢的美化分享圖吧! :)
[延伸閱讀]
更多裝修圖片&文章可看這邊:
http://alulolulu.pixnet.net/blog/post/26696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