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


同步發表於我的部落格:圓夢計畫全紀錄

[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


看了輕描淡寫的檢討文(點我),
再看看自己的裝潢開箱文(夢想終實現~現代簡約舒適宅開箱),
似乎有那麼一點點該沉澱興奮的心情,
也寫寫屬於自己的”如果可以重來…

入住一個多月,
家裡的一切也慢慢就定位(還是有一間房間亂的跟被炸彈打到一樣@@),
東西也越來越多了..
回頭看看這一路走來的過程,
還是有許多讓人可以好好思考好好檢討的地方…
當然這也是避免後人(包括自己,如果可以再有一間房子的話@@)走冤枉路的一個好方法…


1. 慎選建商
在經歷過與我們的建商從預售屋驗屋、交屋,
(預售屋驗屋大作戰~Fight!100.6.24。文邑2交屋囉!!)
乃至於到後續的公設點交,
甚至是目前遇到的廁所臭氣沖天的問題,
我們都可以很強烈的感受到建商推拖拉&畫唬爛的功力,
當然也是把我們搞的奇檬子大為不爽…
但卻又不能不面對,
不能不解決,
所以就變成了三不五時就要把自己的生活搞的氣呼呼灰矇矇的…

唉…
當時就是因為建案地點是我們熟到不能再熟的地區,
而且這建商又是在地的公司,
附近又有文邑第一期的成品,
想說應該不至於太差,
沒想到….

雖然這種交手次數會慢慢的減少,
但我想日後在尋找人生的第二間房時,
一定會把知名or評價良好的建商列為第一優先考量重點!!!!!!


2. 一定要出3D圖
沒錯!!就是3D圖!!

我想每個人在尋找比較設計師的時候,
設計師的功力、風格及價格肯定是主要考量點,
而設計師一般都會出平面配置圖及立面圖,
不過基於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跟我們一樣並非擁有很好的3D空間概念,
也不是天天都在看設計圖,
所以我們就發覺看圖是一回事,
但卻都要等到實際看到半成品之後才會驚覺”喔~原來畫那樣做出來是這樣喔~”
然而如果發覺跟想像的不一樣,
往往為時已晚,
再修改都會是件麻煩事了…

而3D圖就是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
因為所見即所得,
爭議的地方或者後悔的地方就會少得多…

以我們家玄關櫃的那一條不銹鋼為例,
當初在平面圖上看到的就只是一小小的長方形,
寫著不銹鋼邊柱,
[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
但由於是從邊柱的側邊看,
想像以為會是跟黑玻的厚度一樣,
沒想到原來他的正面是這麼寬的一條啊@@
[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
如果可以重來,
我們一定會多花一點錢請設計師出3D圖!!

3. 事前確認插座開關位置&高度
這又是另外一個看設計圖的重點…
由於插座及弱電的配置圖往往都會是平面的,
但實際施工時卻需要很精確的”離地高度”及”左右位置”,
而離地高度又會牽涉到下方是否有櫃體的存在?
左右位置又需要考量原本建商在附近是否有預留?要保留建商的?還是採用設計師的?還是兩者都保留?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考慮日後的家電家具擺放及使用習慣了…
(甚至連要擺甚麼家電&家具&所需插座數量都要仔細考量)
畢竟使用者的習慣才是配置的源頭!!

在這個部份我們並沒有太多的問題,
但由於出圖時並沒有詳細記載相關資訊,
以至於水電進場施工時就出現了一堆困難,
而我們也必須每天守在電話旁,
憑著對圖面的想像來回答關於高度&位置的問題…
過程還頗煩人的!!

4. 插座還是要多一點
誠如前一點所述,
家電家具的配置會影響到插座的數量,
這部分可以先回想自己目前所居住的地方用到了哪些家電,
想像一下日後可能把哪些家電搬去新家?會增添哪些家電?擺放位置又是如何?
都想清楚自然就能知道插座所需數量,
但…
千萬要多預留,
尤其是電視櫃
(以目前最常見的插座需求就是電視、MOD、網樂通、多媒體播放機、hub、遊戲機等等),
[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
才不會像我們一樣線材拉的很亂,
還必須動用到兩個擴充插座的窘境…
[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

其實我們電視櫃的地方預留了6個插座&2個緊急插座(停電時才會透過發電機發電),
原本的想法是足夠的,
但因為有2個規劃給壁掛電視使用,
2個規劃在櫃體檯面上(為了美觀能不用就不用),
4個規劃在電視櫃體內,
只不過當初設計師把2個緊急插座也安排在電視櫃內,
導致電視櫃內的插座只有兩個是可用的…

如果可以重來,
一定要在電視櫃體內設置6個可用插座,
才可以讓每個電器都各司其位!!

5. 依居家習慣規畫開關燈具的迴路
燈具的迴路當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而這就會牽涉到業主本身的使用習慣&行走動線。

雖然我們當初在一開始有認真的模擬過,
並且考量到離開A空間進入B空間時的開關迴路,
但面對密密麻麻的圖面線條&顏色,
實在很難面面俱到…
結果就是我們要離開客廳去睡覺時,
原本希望在客餐廳交接處可以把客廳的主要光源都關掉,
現在卻變成必須先走到玄關處關間接照明,
再走到客餐廳交接處關大崁燈的情況…
(其實這也是當初以為只要關大崁就可以離開客廳,卻沒考量到客廳至少需要間接照明&大崁才會有足夠的照明的後果)

這些種種的小小瑣碎問題,
如果可以在施工前先好好仔細的想過,
並且和設計師討論過後才進行,
想必可以省去不少後續溝通的麻煩&電話費…

6. 天花板高度影響壓迫感
我們加的天花板原始淨高為290cm,
看起來還滿高的,
但由於客廳原始規畫為採用類似中島型式的間接照明,
(客廳中間天花板較低,兩側較高,燈由中間往外側打,這樣的做法較特別也更有氛圍)
為了間接照明而下降的天花板高度再加上崁燈燈具所需的深度,
客廳中間大部分區域的淨高將會變成約245公分左右,
勢必產生很嚴重的壓迫感。

這個問題也是當初有關燈具配置的設計圖(平面)看不太出來的地方,
我們是等到天花板的骨架都已經架好,
隔天就要封天花板了才發現事態嚴重,
[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
為了避免這很嚴重的壓迫感,
我們緊急請工班停工,
並且再跟設計師討論後,
拆掉原本的骨架,
改為間接照明由兩側往中間打,
這樣的結果就是中間高兩側低,
壓迫感也就消失,
但多花了錢也多花了時間…

如果可以重來,
3D圖將可以避免這種情形,
我們也一定會斤斤計較那在設計圖上小小的屋高!!

7. 收納空間or展示空間
收納空間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是非常重要也亟需的,
一旦開始時未妥善規劃,
時間荏苒,
東西自然就會一件一件跑到外面來,
雜亂也就慢慢的侵蝕家中的每一個小角落…

而我們當初就是為了家中的收納空間,
處處請設計師規畫具有門片的櫃體,
想說這樣就可以有很多地方可以收納,
結果是…
[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
現在家中只剩下鞋櫃的中間部份刻意規劃的展示空間可以擺放飾品,
似乎稍嫌太少了點…
擺多了又雜亂…
真的是有一好沒兩好….

這問題在工期中也有被發現,
但當時還是為了收納而捨棄了展示,
現在想想,
如果可以重來,
一定還是要請設計師幫忙規劃適當的展示空間!!

8. 咬著牙一次把冷氣裝好
一般而言,
冷氣的花費算是排名在預算前幾名的,
家裡有四個空間可以安裝冷氣,
當初因為考量孝親房&小孩房在短期內的使用次數不多,
雖然先預留了冷氣管線,
冷氣卻選擇先不安裝…

但看到目前牆上有著外露的冷氣管線,
[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
擺放冷氣主機的吊籃也因為當初只規劃擺放兩台一對一的主機,
而導致現在沒有空間再擺放第三台,
[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分享]房屋開箱。如果可以重來...
再加上日後安裝冷氣時還需要視情況加收管線費用,
就想說當初怎麼不乾脆牙一咬就四台一起裝一裝…

另外就是當初為了那很鳥的建商沒有幫住戶設計冷氣主機擺放位置,
而另外花錢增購的冷氣主機吊籃,
在安裝時應該先預量好擺放主機的台數&尺寸,
才不會發生導致現在沒有空間再擺放第三台的麻煩…
唉…

9. 吊隱式冷氣很好嗎?
家中的主臥安裝吊隱式冷氣,
雖然說非常的美觀,
但卻也是我們很需要檢討的地方,
原因如下:
1.吊隱式冷氣會比一般壁掛型多了線型出風口和吊隱機內供電的費用
2.吊隱式的機器其實比壁掛的還要大喔...天花板可能會為了包覆這台大大的機器而下降很多高度(重點)
3.出風方向無法上下左右擺動...而且出風量可能會因為出風口和風管的方向不一樣而變小
4.維修比較麻煩...而且沒有濾網可以換洗
所以日後如果想要安裝吊隱式冷氣,
這些問題可都要好好的想清楚!!

如果可以重來,
我們就會選擇壁掛型冷氣,
不過這又牽涉到主臥天花板的設計了…


裝潢前,
我們也爬了不少的文,
看了不少的裝潢檢討,
也希望自己的經驗可以讓後人吸取,
不要重蹈覆轍啦!!


文章關鍵字
感謝版主無私的分享,才讓我們這些還未裝潢的人有所參考,謝謝!
大大, 謝謝你的分享, 讓更多沒經驗的準屋主獲益良多.

關於3D圖我在另一篇也有提到. 我當初也覺得3D圖沒什麼, 因為畫的再怎麼真實, 還是跟實際做出來有落差, 但當設計師給我看平面立面圖後, 可能是我領悟力差, 完全沒辦法想像這些設計會長什麼樣子, 後來設計師很大方的弄了幾張3D給我看後, 完全解開我的疑惑. 3D對完全沒有圖面概念的人真的很有用.

你提出的其他要點,幫助很大, 畢竟第一次規劃自己的家, 只能吸取前輩的經驗.

wowkau wrote:
同步發表於我的部落格...(恕刪)
大大,謝謝您的分享。
我也想分享一個小節,
那就是我之前裝分離式冷氣的外機時,決定不花錢做不鏽鋼的「吊籃」,
理由很簡單,就是「錢不夠」,
那時鋼材漲很凶,一個吊籃(裝二個冷氣外機)連工帶料就要8000..........沒想到現在鋼材更貴,大概要破萬了。

後來家裡冷氣要維修時,雖然還在三年保固內,
但日立公司的工作人員一來,就說:「公司規定不能爬出窗戶維修檢查,除非業者有裝吊籃」

真是嘔,提供給大家參考一下。

picnic wrote:
大大, 謝謝你的分享...(恕刪)


不客氣!!
經驗能夠分享才有價值!!

你說到一個重點了,
就是領悟力!!
我就是領悟力很差,
又沒啥空間概念,
所以才會覺得3D圖很重要啊!!
人生,總會有許多夢想,當夢想逐漸被實現,就是人生邁向巔峰的過程~
你說的沒錯,
不鏽鋼的吊籃真的很貴!
我們家那個只能裝"兩個半"冷氣主機的吊籃,
居然要價1萬多!!!

當初真應該做大一點,
至少可以再放一台主機...
殘念...

人生,總會有許多夢想,當夢想逐漸被實現,就是人生邁向巔峰的過程~
大大你又講出一個重點了, 就是材料漲價問題. 所以大家比價不能以多年前甚至半年前的價格來比, 因為材料價格會浮動.

vivienne168384 wrote:
大大,謝謝您的分享。...(恕刪)
想跟樓主修正一點
由於3D圖畫出來會有廣角效果,所以不見得可以感覺得出高度作出來只有245CM的feeling.
建議立圖圖/平面圖的每個尺吋都要自己實體感受一下
拿著鐡尺在現在住的地方模擬量一下.

例如:
圖面標示床尾走道寬60公分,就要模擬自己在60公分經過床尾的感覺->容易撞到床角
衣櫥前的走道只有60公分,作雙開門->衣櫥門要左閃右閃才開得了
開門面對玄關只留深度90公分->設計上小家子氣,而且搬家時就知道了,家俱進門,恐怕玄關會撞破.
所以設計師在畫圖時就應該要模擬屋主的行為,才不會有這麼白痴的設計.


目前我家也是290CM,當時找了三個設計師,
其中二個都說要包造型天花板,我心裡就覺得290CM,我都覺得太低了,再包下去,不是很有壓迫感.
後來又找第三個,一開口就說天花板外露,作間接照明及造型燈座,連消防灑水頭都不包.走自然風
當然,他有畫三D給我看,我相當滿意這樣的設計才作.

我覺得重點就是要安裝任何東西時都現場看 畫任何的3D圖都只是參考用 實際空間的感受到現場看最準
包括天花板高度 走到預留寬度 電源插座位置 都要現場一一確認

當然平常做功課就要花很多時間 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空間感


yu928 wrote:
想跟樓主修正一點
由...(恕刪)


的確!
就算有了3D圖,
拿捲尺到處比畫的動作也是不能少的!!

我們當初也是天天帶著捲尺,
就像您說的要量床尾的距離...
量衣櫃開關門的迴轉距離等等...
因為圖面的數字畢竟還是要化為實際的距離才能體會到底適不適合平常自己的生活習慣。

不過就算如此,
在家具或者櫃體還沒真正出現在眼前時,
這樣的測量還是或多或少有不真實感(可能我真的太沒空間感了@@)...

例如我們當初在量主臥的床墊長度,
用看的就一直覺得如果放了一張152*190的床墊之後,
房間會變很小,
實際測量卻在床尾還有80cm左右,
但真的怎麼看都會覺得數字會騙人,
等真正放了床墊之後才能感受到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不過儘管如此,
我還是會建議3D圖要畫,
尺寸也要動手測量,
至於空間感就得看人啦...
人生,總會有許多夢想,當夢想逐漸被實現,就是人生邁向巔峰的過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