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家裝修 想裝led崁燈在天花板上
可是發現種類好多,不知要如何挑選
有看到無需變壓器的,
請問跟一般需要變壓器的牌子差別在那?
另外可以給個建議
15公分的崁燈
20公分的崁燈
間距大概要多少? 我想要整個空間看起來很明亮
大約5坪的空間需要裝幾個燈
間接照明的好處是光線柔和, 不刺眼, 但效率很差!! 畢竟牆壁反射率差,
不要希望想在只有間接照明下看書, 眼睛會拖窗~~!!

嵌燈則是反過來, 效率高, 一個高亮度的嵌燈所提供的亮度拿來看書都算夠用.
但是眼睛往天花板看則會很刺眼.
以3樓發文者來看, 那6顆嵌燈(60W)全亮時整個客廰的明亮度, 如果使用層板燈竹話,
可能要8~12支T5四尺(28*8=224W)才有同等亮度.
層板燈不管是否為LED, 要達到同等亮度, 光購置成本就是嵌燈的好幾倍,
更何況是後續的照明成本(電費).. 而且3樓發文者的燈是可以調光的, 調暗一點則又可以
再省一點電費. 光線也不會那麼刺眼.
hsuanhsien wrote:
嵌燈算是直接照明, 層板燈則算是間接照明~~
間接照明的好處是光線柔和, 不刺眼, 但效率很差!! 畢竟牆壁反射率差,
不要希望想在只有間接照明下看書, 眼睛會拖窗~~!!
照明配置如果只是嵌燈與層板燈的區別,那樣設計師也別混了。
從事閱讀行為,搭配區域照明是比較好的做法,
書房就配桌燈,客廳就配立燈,
全室皆亮只有辦公室或教室才這麼搞,
居家空間做這樣的規劃只是浪費能源,
就算用上三樓的調光燈泡也是一樣。
白牆的反射率其實可到80%,所以全區要達到一定的照度,
間接照明的效率不見得比直接照明差很多,
犧牲少數照明效率換取舒適度的大幅提升,應該是可接受的。
間接照明的設置手法很多,
但台灣多數採用效率極差的層板式間接照明,
大部分光線要透過多次反射才能打到天花板,層板內部又無加強反射,
光線折損60%以上很平常,這很明顯是設計不良,
偏偏很多屋主吃這一套,之後想到電費才在哎哎叫。
另外要注意人在客廳活動時視線通常是水平的,
所以用正下方的照度來評估空間明亮度並不恰當,
這個時候低高度間接照明或是全般擴散式照明的效果會比嵌燈好。
另外一個常見的手法是把嵌燈貼牆裝設,空間中央不裝燈,
讓嵌燈光線投射在牆面上(或使用投射燈),這也是間接照明的一種。
就隨手用NB拍客廳三張不同燈具搭配的情境來說明好了:
1.白光LED嵌燈和T5的黃光LED燈管(間照)同時全開,比原來省電燈泡加T5傳統燈管亮很多又更省電,色溫在白、黃混光下很自然舒服

2.LED崁燈關掉,T5 的LED 間照全開,黃光比較有氣氛些

3.LED崁燈關掉,T5的LED 間照用開關調光到更暗的亮度,這樣更有氣氛了

以上照片只是用效果不好的PC-CAM 隨手拍攝的,而燈光可調整下的排列組合太多,也只能先點到為止了!
總之,因為白光的直接照明,再搭配黃光的間照之下,嵌燈和燈管又各別都可用一個普通開關做連續調光從1%~100%的亮度隨興調整,其排列組合幾乎無限多種,保持了一種亮度及色溫的選擇彈性,也能滿足不同居家成員在不同情境下各自的喜好。其實,旁邊還有開關調光的MR16的洗牆燈,說不完就不介紹了。
VariLumi wrote:
即使是專業照明設計師,再如何會算照度、配光曲線...,有時也得遷就屋主的喜好做燈具的選擇。
遷就屋主喜好?
雖然有些離題,但我不得不針對這點批評,
台灣裝潢照明配置都大同小異,難道台灣屋主喜好相同?
對於一個消費者,在達到合理的照明需求下,當然花費越低越好,
嵌燈本身不貴,但是木作天花板含油漆,一坪就要四五千,
間接照明單邊施作起來也要3000左右,
以五坪大的空間來看,光木作油漆就耗掉三萬以上的預算,
嵌燈層板燈材料施工加上去再噴一萬,我怎麼想都不合理,
問題是設計師有提出便宜又相同效果的方案嗎?沒有嘛,
到手的工程哪有推掉的道理。
CNS的客廳照度標準,全般照明只要求30~75 Lx,
想在沙發上看本閒書,兩千元加買個立燈綽綽有餘了,
每每看到開箱文的業主在文中大嘆預算不夠,
但是看到業主在基礎照明花了那麼多錢,實在諷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