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大大, 木工統包真的都很怕拆細部報價嗎? 最近身邊朋友要裝潢, 想要未來所有工程驗收雙方能夠對的起來, 希望先出細部拆開的報價, 目前碰到的師傅統包都是打退堂鼓! 這是什麼情況?
Multi-Vitamin wrote:
請教各位大大, 木工統包真的都很怕拆細部報價嗎? 最近身邊朋友要裝潢, 想要未來所有工程驗收雙方能夠對的起來, 希望先出細部拆開的報價, 目前碰到的師傅統包都是打退堂鼓! 這是什麼情況?
poplolricky wrote:
很多人不願意 很細的拆出來爆假吧 不然利潤都被看光光
其實老一輩的木工師傅的確不大喜歡這種報價的方式,
倒不是因為報得細,利潤就會被看光光,
而是成本上截長補短的考量。
基本上台灣消費者的心態的確比較貪小便宜,
簡單地說:
你報價單上有列出來的東西,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什麼狀況,你都該幫我做好。
你報價單沒有列出來的東西,不管是因為工程上的難度不得不增加的工程或是我要求你做的東西,總之能拗免費最好,不能拗也要打個折。
在這樣的市場心態下,
傳統的木工師傅為了好結案、方便收尾款,
多半會選擇截長補短的方式來作業。
譬如說…報價單中有ABC三項,木工師傅原本預期三項的成本各是2萬,
施作過程中發現…B項因為工地的困難不得不將成本提高到2.5萬,
加上業主又要求「順便」幫他做個D項又花掉了0.2萬的成本,
於是木工師傅就會想要簡化A、C兩項的工程內容,
想要從這兩項中再省出這多出來0.7萬的成本。
舉個例子來說,
木工師傅也許衣櫃報價為5500/尺*8尺=4.4萬,
但細項都沒有列的狀況下,
原本師傅預期衣櫃內有六組抽屜+二組掛衣桿,
但為了截長補短…最後調整成二組抽屜+四組掛衣桿…也許就省下了0.5萬的成本。
這種做法其實無可厚非,
傳統包工大部份個性也都比較直率,
不大會刻意佔僱主的便宜。
但比較大的弊病是…如果遇到的師傅黑一點,
他可能並不是截長補短,而是只給你短,完全沒有長…
相對的消費者可能就比較容易吃虧。
要避免這種弊病,
樓主當然可以選擇比較現代化的包商。
一般比較年輕一輩的師傅,
多半可以接受較為透明詳細的報價方式,
但相對的…在遇到應該要加做或是業主要求一些小東西的時候,
他們願意自行吸收的空間就相對的低,
羊毛總是出在羊身上,
不會從馬身上長出來的,對吧?
還有列明細對木工有很多缺點:
第一:
@A公司所列明細
1.地板 20000(賺一點點)
2.天花板 16000(賺一點點)
3.廚櫃 60000(賺一點點)
@B公司所列明細
1.地板 15000(沒賺)
2.天花板 17000(賺多一點點)
3.廚櫃 64000(賺多一點點)
當業主拿B公司報價給A公司看時
說人傢地板才15000~妳們的這麼貴
於是問題就來了~
A降價接單~後果 1賠自己 2 偷工
A不降價~後果 沒接
第二:
明細都列出來
客戶請廠商修一下櫃子-加錢
客戶請廠商桌子...-加錢
客戶請廠商...-加錢
客戶請廠商...-加錢
客戶請廠商...-加錢
客戶請廠商...-加錢
......
台灣人很喜歡坳~最好免錢
客戶會覺得這種廠商很難溝通......
你覺得廠商會做出什麼選擇
價格直接寫在部落格裡
隨便任何人看
也歡迎屋主拿來去比價.....
但是
我同時也會說明
我的價格透明化....並不代表我的報價是最便宜的!!!
因為
我在很多方面採取的作業方式並不是最便宜的方式
例如
我在鋪拋光地磚時
會在牆邊預埋發泡棉條(隔離牆體,預防熱冷縮)(這要額外的工料)
會在每片磁磚的背面披上易膠泥(抵銷磁磚脫模劑的殘留,避免結合不良)(這要額外的工料)
諸如此類的
當一個包商不願意用便宜的方式做事
價格自然也便宜不下來.........
這樣子做
其實會讓我每個星期去估價的七八場裝修
中標率下降為只剩1/3
但......剛好夠我做
其他的
都被比價比掉了
比價
是消費者的通病
是我們業者必須要承受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