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樓主,台灣真的需要把有歷史的建築維護修補,還給建築原本的美! 民眾也能沐浴在這樣的文化歷史氣氛中,更了解這塊土地。這些富含歷史的老建築遠比新建豪華的大樓有味道多了,更能呈現這塊土地的文化!有時看到歐美的街道,他們會保留建築物歷史外觀來留下文化變遷的痕跡。反觀台灣,真覺得惋惜與感嘆!
如果已經申報為具有紀念性之建築物為古蹟、歷史建築者,地方自治法規會規定應照原有形貌保存,所有權受限,如果有修護必要,其修護之工程計畫,應先報經文化資產主管機關許可。這建立在民眾自發性對於歷史與文化的認同,這需要教育涵養。歷史建築的範圍很廣,不能盲目崇拜某一時期的建築特色,無論閩式三合院、政府遷台早期的洋房,只要具有指標性的歷史意義,都應該保存。可惜的是,基本上歷史建築上搭建違章鐵皮,就已經破壞殆盡了。從高空觀察這塊土地,滿目瘡痍的山林,充滿鐵皮違建的都市,我們身處其中,卻沒有一絲慚愧。
真正醜陋的是人的心態。建築物並沒有意識型態,人才會有意識型態。建築風格潮流全世界都一樣,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在戰後已經是主流的風格。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單純想要建築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處所,業主找留美的建築師來設計,您覺得這些建築師會違反潮流,繁文縟節、雕樑畫棟?現在仔細尋找49年以後的洋房,韻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