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雖然房子小但圖多文長又囉嗦,請見諒。
本文為輕裝修,沒有大興土木的硬功夫,更偏向淘寶心得分享。
未婚時,即便租屋,也會努力把老公寓隔間的分租套房布置成順眼的樣子。
所以mobile01的家居裝潢、PTT相關版、小院部落格我都常造訪,
看著版友分享的內容,一次又一次在心中釐清自身對於居住空間的需求、想望。
這是單身時代租住的小套房、很基本的設備,朋友戲稱是監獄風(?)。

努力改造一番後,也讓我安然滿足地蝸居了好幾年。

去年中,跟外子在因緣巧合下,以超乎預期的速度購入了人生第一間房。
受限於資金,條件很實際地只要求非事故屋、生活機能佳、在經濟負擔範圍。
這間小屋都有符合。
還有額外的加分點是1.5年新成屋,社區整體質感管理還不錯。
且距離我原生家庭腳程5分鐘,以後若育兒能有後援。
當然便捷的生活機能及交通帶來的是噪音灰塵、低樓層更加劇前述缺點。
加以不想被房貸壓縮生活品質,實際坪數也很小、建商規劃的格局採光也不甚佳。
是間扣除雨遮陽台後實際坪數近20坪卻隔了3間袖珍房間、僅1衛的小房子。


但這些都無損於它對我們的合適。
畢竟已經有那些優點了,在口袋深度的限制下不可能面面俱到,
那麼,就盡力在現實的妥協下,尋求跟夢想的衡平吧!
只看優點忽視缺點,個人認為也是維持婚姻美滿的哲學啊~(菸)
建構起一個家的過程自認值得紀錄,同時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初章}在開始之前
在腦內幻想裝修的年歲裡,已經設定了一些輪廓:
1.要有一張大餐桌。
雖然只有偶爾下廚,但看著心愛的人吃著自己做的料理很幸福,我也喜歡下廚招待朋友。
未來有孩子,希望能把成員活動凝聚在公共空間,有張大餐桌很好用。
2.不做電視牆。
電視在我們夫婦的娛樂占比很少,而私以為在那道牆上做了設計,會把電視變成視覺重點。
我希望家裡的重點空間是餐桌。
3.不做天花板、間接照明。
不希望有壓迫感,畢竟現在的新屋大部分樓高不高。間照會積灰塵。而且這兩者不做可以省錢。
4.想要的風格元素。
一直以來很喜歡法式文化。羨慕法國女人彷彿與生俱來的優雅靈動自信。
以及這國度被賦予的刻板印象:隨興、自由、浪漫、多情。
華麗的洛可可、新古典風格是「法式」裝修最直覺的閃現。
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又開始崇尚斷捨離,希望生活能簡約俐落。
在前述的矛盾以及跟外子的蜜月:充滿突發狀況卻印象深刻的兩胖大鬧法國自助之旅,
混合了簡約美式風格、喜愛混搭的巴黎公寓成為我對居住場景的想像。
觀察巴黎(或是很多歐陸風格)公寓,
都有寬敞的樓高,適合優雅蔓生的吊燈。
眾多形狀瘦長的窗戶、白色的外推窗或是落地窗、亞麻質地的窗簾。
大面積的白色或灰色牆面、白色線板、踢腳板。
木紋地板,常見人字拼或魚骨拚。
室內以家具家飾的deco為主,並不拘泥古典風格,常現代混搭老件,卻很和諧。
整體色彩黑白灰木質居多、輔以少數其他色彩跳脫而出的單品或家飾。
當然最無敵的還有那些幾乎完整保留的奧斯曼建築、絕美的窗景街景。
受限於實際條件,我設定要有的元素只有人字拼木紋地板、黑白灰木質基調色彩、
或許再加上略帶斑駁的門片、有點浮誇的家具樣式。
{次章}裝修文字過程及住了五個月的成果照片
家母有設計師資格,在系統櫃公司上班,實務執行方面就拜託自己媽媽了......
媽媽跟我討論、幫我丈量、畫系統櫃的圖、陪我挑家具、發包,很辛苦。
(但這個設計師會在業主我上班的時候奪命連環call......XDD)
綜合以上初步建構的想法、屋況、預算,不動格局、浴室跟廚房,
畢竟算新成屋加上前屋主沒住過,用建商所附的足矣。只打算作簡單的修飾整理。
當然這樣也少花費很多。
但這間小宅有交錯梁柱、畸零的空間。
尤其很袖珍的三間房間雖然很小,但還是各自需要冷氣,管線需簡單木工包管修飾。
空間格局被分得較零碎,無法有儲物間,只能量身訂做系統櫃,爭取收納空間。
我的生活習慣是在用品的採購上有強迫症希望色調統一,
喜歡把生活雜物或一切不符合我審美標準的、太醜太雜亂的東西全、收、起、來,保持視線清爽。
我喜歡回到家看到整齊的樣子,這樣才能放鬆。外子則是,呃,比較隨性。
至於台灣建築愛用也很符合氣候環境的黑色窗框跟必備的深色踢腳板呢?
算了。就維持原樣吧,我不強求,要改感覺又是一筆花費。
以下開始是手機拍攝的簡陋照片加上我的叨絮。
一進門正對的,是淘寶淘來的門片屏風,象徵性擋住穿堂煞。
屏風前方鎖上系統鞋櫃,讓屏風直立。
抽屜可放置隨身小物、鑰匙、出門前才會想到要帶的小包面紙、口罩、要繳的帳單等。
為了家具進門或添購大型物品需要,這片屏風鞋櫃靠牆側跟地面沒打矽利康固定,
隨時可搬移,但重量十分穩。前方的木寶箱是淘寶淘來的穿鞋椅,可打開收納。


大門後,來自淘寶的傘架。

玄關右方是畸零空間做成的衣櫃,實際深度是外觀厚度兩倍左右。電箱也藏在裡面壁側,故那側不做桶身。
這個櫃子十足好用,外套、包包都能塞裡面,都要敬佩當初要求要做衣櫃在門口的自己。
從此,家裡地上不再有一串衣物的散落軌跡。
(人妻觀察筆記:以往沿著這串衣物軌跡追蹤,盡頭可發現一隻僅著內褲的男子對著電腦傻笑)
半高櫃則是鞋櫃。


玄關鏡跟好不容易找到喜歡風格的入厝雞擺件是淘寶來,金蛋也是。
實在不能接受有一竹籃鮮豔彩色羽毛還附音效功能的雞裝飾放在我家而不能丟掉。
但這對雞當初來不及寄到,只好入厝前一天趕工手縫做一對......
大言不慚地說德、言、容、工至少婦工及格,穿越沒問題。

最旁邊則是同樣的門片屏風以木作鑲嵌,用以修飾建商附的、廚房區域的天花板落差。

玄關整體。


玄關屏風後便是餐廳,理想中的大餐桌,搭配溫莎椅。


客廳。
電視櫃、窗邊臥榻都是系統櫃,妥妥收納功能。
十足美貌但只能正襟危坐的長椅是兩人座但坐三人還行,空間太小,不想塞一整組沙發在客廳。
我跟外子要看電視通常會從房間拖來和室椅窩在地上當兩灘爛泥。
花花抱枕跟相片牆也是淘來的。放了巴黎街景海報、明信片、自己的塗鴉什麼的。

空間小,選擇省略茶几,改以邊桌代替。也是為了未來生活型態變化著想。
邊桌高度可用餐寫字用筆電,可輕鬆移動。
惟獨寄來時拆箱檢查,零件無缺,很好。夫婦倆還嘖嘖稱奇說這桌腳真是夠粗、便宜實惠啊!
三周後,裝潢好了才要組裝,赫然發現他馬的...這桌腳大了一號跟桌面對不上!!!!!
根本不是什麼很實惠而是發錯了啊啊!!!可是已經過了近一個月也不好意思麻煩代購。
幸好組裝系統櫃的師傅來收尾時直接幫我們鑽孔鎖死...淘寶買家具心臟要放大顆。

電視沒有懸吊,簡單站立,PS4跟電視盒都很合群,只有WIFI機是黑羊。
不過黑色也算這空間顏色元素之一,得過且過好了。
繁雜的電線們整理好,用淘寶白色電線收納盒收在電視後面。
電視右方的海報不掛起,斜倚正好可遮插座。
門出去是小小工作陽台,只放台窄型洗衣機。
由於面對重要幹道又低樓層,衣物晾曬在浴室,除濕機開整天。

寄來時裝在紙盒像披薩的時鐘,淘寶。

廚房區,保留建商原本附的廚具,僅把下方兩櫃挖掉,塞進BOSCH洗碗機12人份。
有洗碗機跟掃地機器人的人生真的很美好!!!!
左側則是系統櫃做的電器、冰箱櫃。有特別拉電線處理。上方也能收納不常用的餐具鍋具。

唯一的衛浴空間,以比例來說令人費解的大。也是建商完工原貌。
但洗手台下方用系統做了浴櫃,收納狂如我可放進100包抽取式衛生紙。


側面靠近馬桶座側開放式櫃體可放衛生用品、清潔劑。
洗手台右側畸零小空間上方做了櫃子貯藏洗沐存貨。下方則收了掃除用品。
為追求視覺清爽,會顯露出來的用品盡量以白色灰色為主。

很小的主臥,門後空間做了衣櫃。



為了節省空間只能用這種方式規劃床鋪。
床板、床頭片同樣是系統櫃,床鋪下方收納抽屜。

化妝櫃是淘寶,不用時蓋上桌面,很對我追求視線內減少物品數量的癖好、也符合小空間的需求。

但這隻櫃子從管理室搬運上來還有拆卸木架也是滿滿的無言。
櫃子寄到港口時有破損,賣家還派人去修,後續加價打了木架,木架超級料好實在......
木架的結實跟密集度,簡直懷疑是走私一頭獅子在裡面。
這張照用自己來當比例尺,有感受到背影散發的無奈嗎?慶幸我沒淘餐桌沙發之類的其他大型家具。

小小的書房兼孝親房。

電腦桌是利用廚房為了放洗碗機而挖出來的櫃體,加上一個桌面跟抽屜重組而成。
正好廚具面板是灰色,在我的安全守備範圍內,整體看起來不會奇怪。

IKEA坐臥兩用床,平時可以當一張臥榻、沙發,公婆或親友來時,拉出來就成為舒適的雙人床鋪。


小小小的小孩房,目前先充當貯藏室跟客房。
不想放床鋪占空間,釘了架高木地板。樑下以系統櫃做整排衣櫥及書桌。

全家的燈具,除了主臥遮交錯十字樑釘了天花板用崁燈、浴室廚房建商有釘天花附燈源以外,皆購自淘寶。
只要非調光、是e14或e27接口,換成台灣的燈泡就能使用。
樣式美觀,重點是價格非常實惠。全部買下來加上代購運費大概10k上下。
玄關燈,特別遵從家母指示,要圓的。

客廳的主燈,選擇簡約現代風格,空洞的天花板有了主題。黑色跟窗框、壁上相框呼應。
燈泡後來都換成台灣led燈泡,但不能調整亮的燈泡數目,有切段的燈好像就要考慮電壓的問題。

餐廳的吊燈,因為一開始外子想要餐桌長邊靠牆,所以吊燈位子太靠邊。
出線口跟垂掛處有落差只好用壓條修飾但還是有點醜,一樣得過且過......
還沒想到可以用什麼方法修飾。

通常只開這盞吊燈,家裡就變成悠閒的小酒館,很有氣氛。

走道燈,這盞跟玄關燈都是玻璃,質感不錯,我記得才台幣500多!

書房跟小孩房是同一盞白色三頭燈。賣家貼心附了110v的白光光源。

還有我心心念念的人字貼木紋地板。這參考小院部落格,選用的是台灣品牌的塑膠地板。
質感跟花紋都還不錯,自以為頗能以假亂真。

塑膠地板加上底料鋪設,阻隔了原本石英磚地面的冰冷也不傷原本地面,
即使用費工的人字拼法,比起實木、超耐磨地板價位也很可親。
當然塑膠地板久了會有接縫出現,但我認為是在可接受範圍,時日太久就整片掀起來淘汰亦可。
目前為止使用掃地機器人、吸塵器維護也滿容易。
全室都是保留前屋主訂做的窗簾,雖然布料是光面,但遮光性頗佳、顏色也還算搭。
或許未來會想進一步改換麻質透光風格的窗簾。
紗簾都是婆婆親手車縫的、客廳長椅的椅墊套跟好幾顆素色抱枕也是。
這個家凝聚了好多人的幫忙,一步一步建構而成。
{終章}如果再來一次的話
若是讓我再重來一次裝修過程,有些地方會想修正。
1.應該要裝設吊扇,或是可以完整收納風扇的空間。
風扇真的是很破壞家庭裝修風格的電器,也不好收......
2.不一定需要對著電視的客廳。
本來有想到這點但還是被長輩駁回。
我認為可以把看電視的地方當成是視聽娛樂區,而非待客的主體空間。
畢竟我喜歡招待客人的方式是在餐桌上,可以把寶貴的空間留給真正常用的區域。
例如先生的電腦桌跟書櫃其實可以放在公共空間內。
3.掃地機器人的家。
可以安置在櫃子下預留的空間,當初忘記先規劃,所以現在就被掃地機器人佔去一塊平面。
4.家具櫃子的導角修圓。
未來不排除生育可能,但目前家中太多邊邊角角是直角,對幼兒會有危險性。
只能日後加裝其他安全防護了。
雖然完成的家,好像變成想要的元素混合了台式鄉村風、現代風?總之也是理想跟現實折衷的成果。
收集眾親友評語有聽到:古典、溫馨、華麗、北歐、素雅.....不一而足。
唯獨沒有我自己一開始設定的關鍵字......巴黎的小公寓。
只能說,我把這些枝葉銜來築自己的巢,海明威這席流動的饗宴變成了融合在地特色的菜式。
如同原汁原味的韃靼牛肉或是蝸牛料理搬來台灣也不一定受歡迎的,是吧?
無論如何,住在自己構築的家,真的很美好也很安適,幸福無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