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多數人心目中的夢想吧,從一開始不知道從何看起到慢慢可以篩選出適合自己規劃的物件,這過程中是如何轉變的呢?我自己是一開始就先鎖定預售屋的部分,預售屋的優點我就不闡述了,就只是剛好適合我而已~接下來就是要「縮小範圍」,這對於有選擇障礙的我有大的幫助,有時會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很難從中選擇但如果反向思考,不喜歡什麼卻很清晰明瞭哈哈,這種方式對我超有用,像是排除不喜歡的建商、無法負擔的金額、不考慮的區域等等,就是靠著這樣一步一步選到自己喜歡的房子的!
接下來就是客變啦,說真的客變這件事說簡單不簡單說很困難也不是非常困難,還是有很多很厲害的人靠自己研究、做功課到完成全部的流程,是有辦法可以自己處理的,可是我沒有那樣的慧根,並沒有選擇這樣做,需要看看大家推薦的室內設計師協助客變。
鎖定房子後我就抱著之後想把房子客製化變成適合自己的空間,這時候以前存過的資料就很重要了,開始去尋找那些曾經收藏過的影片、圖片、文章等等,還有最重要的願意接受小宅客變這件事,沒錯嗚嗚嗚,好多室內設計公司都不願接受小宅客變,礙於預算也沒辦法買更大的,翻閱完最後選到了在新北中和區的聊域系,他們願意接受小宅客變,好感動~~
從一開始認識聊域系開始,還記得那時他們因為有控制案量無法接單,我還記得那時候的我心想著:**如果哪天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定要找你們設計!**現在回頭看,真的像是願望成真了——房子有了,他們也開始接案了,天知道我有多開心!有協助小宅客變+裝潢的設計師推薦人選實在太難找了~~

從客變階段開始,說真的,雖然心中有想像的畫面,但身為裝潢小白,實在很難面面俱到地思考未來的生活細節與動線安排,還好設計師不只努力把我們的想法具體化,也會主動提醒現實中可能出現的困難。我覺得這一點超重要——因為我們不可能只活在理想中,真正住起來不舒服,才是最可惜的事。而這,也正是為什麼我覺得設計師的專業真的無可取代!
原始建商標配格局如圖(左),是兩小房一廳的格局,以兩人生活及不動廚房及衛浴為前題,原本想要公共空間變大,主臥需要有QUEEN SIZE的床及不要太小的衣櫃空間,依照我所想要的,客廳放張沙發、電視,整體視野上並不是很開闊,而主臥如果我放了QUEEN SIZE的床,就沒有空間塞衣櫃了,甚至因為床的關係導致有一邊幾乎無法行走,所以我天馬行空地覺得把中間那間房間退掉就可以輕鬆達成我想像中的樣子了

在客變的溝通的過程中,因為我全程不在國內,我只能讓我另一半代替我出席,為了配合我的時差把會議改成線上,讓我也能參與其中,後來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設計師,他還很貼心設計了幾版不同格局的讓我挑(有隔出更衣室、化妝台、小書房、小儲物間),但最後我選了這版如圖(右)最簡單的,我覺得最符合我的需求,把窗戶留給了公共空間,把中間的房間變成開放式空間,多了一張多功能桌子來彌補空間上的不足,也能讓整體視覺更通透明亮,而主臥不會因為床與衣櫃的關係而無法行走,動線上也順暢了許多,其餘的都還能靠軟裝調整,最後不死心的我還是問了那個天馬行空的想法,”為什麼不直接退掉就好”,最暴力簡單?但他卻告訴我,不建議我把牆都打掉,讓我留著半牆,這樣視覺上也有放大的感覺,留著半牆未來可以走線用,想要增加插座都方便,這半牆也能讓我們當餐桌使用,還能當小小的餐櫃,因為我們廚房也不是很大,聽到這心都暖了,我跟設計師想的,完全不同,我只想到了現在,而他卻想到了未來。
到客變當天,設計師也是親自陪同與建商開會,當建商問到很小的細節時,這時候就會慶幸還好有請設計師,這問一般人會傻在那裡回答不出來吧,甚至到看我選板材選不出來時,適時地丟意見讓我比較參考,找到一位細心貼心的設計師實屬難得,這不只是服務,簡直像是老朋友在幫忙,感受非常溫暖。
從當初的選擇,到現在的每一個環節,這份信任,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從中自然建立起來的,我都很慶幸還好我當初有存著聊域系的資料,說了這麼多都沒有比自己親身去感受過更深刻,希望短短的分享可以讓更多小宅多了一項選擇可以參考比較。
現在就是慢慢地等待交屋,等待之後繼續打造理想生活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