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M大的文章真的是讓我受益良多,在這裡有幾點想法也是我想跟大家分享與討論的。
我雖然有認識Natuzzi的工作人員(其實是因為當初的同事如今分佈許多地方,所以我認識不少家具產業的人),
但是我希望我能盡量保持客觀。
我也希望能在台灣買到品質好,又價格合理,甚至便宜的產品。
不過因為曾經幹過這行,要讓我覺得品質好,說真的,我沒看過台灣廠商做出來我覺得價格合理的好東西。
1.光是材質,很多廠商用的材料來自東南亞或大陸,偏偏還要宣稱是歐美進口的。我知道有些國外的原料商可以接很小的單,但是我不清楚是否有那麼多廠商願意接小單,畢竟我曾去國外看過,他們家具市場比我們大太多了,我很懷疑有幾家願意出幾張皮到遙遠的台灣的供應商。
2.訂做尺寸。很多家具不要說造型的線條比例,光是結構就要經過嚴密的計算。尤其是沙發,不是你家客廳大一點所以就幫你加個10公分就算了。加了那10公分可能整個支撐強度都完全不行了,必須重新設計結構。所以只要有廠商說可以訂做尺寸的,我都高度懷疑他是進口品牌的真實性。
3.S彈簧應該算是過時的設計了,除了少數古典沙發還在用獨立筒或是八方手鎖來支撐之外,國外的許多大品牌沙發其實用的都是彈力帶,據他們原廠的說明是,那是來自航太科技的新材料,不是台灣有些黑心廠商用的橡皮繩,甚至是是輪胎皮。
那位一串8大大的語氣我雖然不喜歡,但是他提到的一些東西是我之前從事古典家具時也遇到類似的問題。
一家國際大廠,以數十甚至是數百位專業人員設計出來,再由先進設備生產的產品。如果拿台灣一家小工作室要做出相同規格的產品,代價會是什麼?
美學?台灣很缺乏。多半是模仿外型,但是因為基本素養不足,常常亂仿。古典家具尤其嚴重。
結構?我不知道台灣訂製家具是否有可能請結構工程師設計檢測?保固其實意義不大,因為你不知道到時還找不找得到人,就算找到了,他搞不好還會說已經換老闆了,你要找前老闆...
材料?這可能是最容易追上的,但是代價卻可能比大廠高出許多,因為量沒人家大,這很現實。而且有些專利材料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
換句話說,如果要做出跟知名大廠一樣的產品,小公司付出的代價絕對高出許多。但是相反的,我們買到的台灣家具卻又遠比知名大廠便宜。這當中就很值得討論了。
不過,由於台灣消費者對家具的重視度實在太低了,也因此好東西和爛東西都可能賣到好價錢。這也造成了不肖業者濫竽充數。我就認識幾個政商名流,家裡用的家具還真的會讓我得內傷。這其實也是另一種悲哀,有錢享受的人竟然花了錢當冤大頭。而我卻是好的買不起,買得起的都看不上眼...
我只希望國產的東西比不上人家沒關係,至少求進步的骨氣拿出來,在辦得到的地方不要偷工減料,讓我們能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不要再用低劣商品騙無知的消費者了。
如果論述有何錯誤,敬請指教。畢竟討論越多,大家就越不容易受騙。
會來回應這篇其實是因為我家的沙發快退休了,才買了2年,花了4萬多,那家店家在五股工業區,買了不到一年就換老闆了。
老實說我買這沙發買得很嘔,但是因為我老婆不懂家具,又吐我一句"你看得上的我們是買得起喔..."
既然她要這麼說,我也只好認了。當初我本來打算以大約10萬的員購價買下一組進口沙發。
2.5倍的價錢,但是至少有3-4倍以上的壽命及n倍的爽度。
後來家裡那沙發,買來我就沒怎麼坐過...
如今沙發完蛋了,泡棉第一年就開始塌陷,現在連骨架都可以看出來是彎的...
我老婆說,下一張沙發給我選。
但是,現在我沒辦法員購了,如今想買下當初的目標至少得花上17-8萬;
如果算上這張4萬多的,我這3年內的沙發預算等於要上看20幾萬。
景氣這麼差,我根本沒本錢在沙發上又拿出10幾萬,所以現在更嘔...
會發生這樣的事,原因很簡單,我老婆跟大多是消費者一樣,不懂家具,然後被不肖業者騙了。
因此我說M大分享的資訊讓我獲益良多,相信很多人也有學到不少。
但是小熊大您提到"以品質,信用,負責任的態度去面對消費者",其實這是本來就應該的不是嗎?
當初我朋友們跟我提到現代沙發(不管是拿圖紙牌,還是阿媽妳牌;我以前的老同事目前只有這2家是現代的,其他大部分還是都在古典。)用的是泡棉,彈力帶時(我當時待的古典沙發用的是八方手鎖和羽絨),我心裡其實真的是有點鄙夷的。後來聽他們說明後才知道很多東西不是外行人想像的,當然也就不是某些店家的一面之詞甚至是故意誤導。
我在爬文時,也看過一些本土沙發廠的人忿忿不平地呼籲大家不要只看著國外的品牌,台灣本土廠的產品也是很用心,品質有保障的。
關於這點其實有些很難堪的問題。就算再努力再用心,狹窄的眼界就是只能"土法煉鋼"做出上不了大場面的作品。
現在台灣消費者對於家具市場的不重視,導致相關知識低落。因此想要好的品質,尋求國際品牌是最簡單且最不容易被騙的方式。但是,有人可能會說,又不是本土廠就做不出好作品。坦白說,這點很主觀,你滿意的我不一定滿意。
但是如同我上一篇說到的,層次與等級差太多了!去參觀過國外的工廠與研發中心真的會讓人變得謙虛。那是沒親身見過的人無法想像的另一個境界。(可惜我現在沒本事買了,不然我會很爽,唉...)
品牌是經年累月,以品質,形象累積出來的。說難聽點,對自己有信心,有本事出來創品牌啊!直接進入這個市場競爭啊!國內現在敢出來創品牌的家具,扣掉通路品牌怎麼才那幾家?如果台灣消費者的家具相關知識已經很成熟了,現在的本土廠有幾家能存活?又有幾家能成長為品牌呢?
會有點抱怨真正的原因是捨不得我那些錢和對我老婆固執又被騙的不爽。也因此希望能減少被騙的人而已。
我真的只是希望討論,絕對不想引起筆戰。如有誤會敬請見諒。
並沒有筆戰的意思
好品質和舒適感也是主觀的問題
進口品牌保固五年內料的坐墊
品質很好,但是坐感偏硬~也是很多人不喜歡
只是以我們工廠的經驗
願意靜下心聽聽我們解釋沙發如何製造,如何才會耐用的客人比較少
我覺得身在台灣的製造業好可憐
要拿好品質與大陸貨的價錢競爭
所以台灣工廠目前沒有好的利潤而走不出設計,品牌
原來都要怪大陸貨偷工減料太便宜
會誤導消費者(就是他的錯!

所以家具店逐漸不找台灣工廠批發
只能說這篇文章太晚出現了
不然提供一個辨識泡棉耐用性的好方法
讓這篇文章回到正題
建議買沙發試坐時
要坐坐看沙發的邊緣
邊緣是指框架的部分
如果坐沙發坐邊緣~用力去蹬蹬看(越重的人去試越好)
會坐到木架硬硬的感覺
大部分原因是泡棉密度比較低
試坐沙發中央的正常坐法
是比較感受不到泡棉品質的
新舊沙發都可以試試看
這是很資深的沙發師傅提供的方法
K大您下次買沙發前試試看吧
M大您也不用擔心要對誰的嘴,您對大家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小熊大,感謝提供的方法,但是用力蹬下去喔...會不會出事啊?
萬一發出木頭裂開的聲音...這能走得掉嗎?
我看我還是穩穩的坐下再暗中施展內勁去壓壓看比較妥當。
現在時機這麼差,想挑個沙發真的很頭大。
除了泡棉之外,皮也是個問題。
雖然有諸位大大的指導,但是說真的連我算是有稍微接觸過的都覺得實際要分辨並不容易了,
一般消費者應該更是感到困難吧?除非賣家是有良心的,不然等到發現問題時恐怕又是一次心痛的回憶。
說真的一般賣場的業務講的話,真的很難相信。
我現在不敢肖想苯染皮了,想問說如果一套全牛皮(半苯染甚至是塗料皮都無所謂了,不要有毒就好了)的三人沙發,
台灣製的行情應該多少算合理價位?
有比較推薦的良心店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