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到處學習我想是好事
我相信也能得到不少收穫
小弟目前長期配合的師傅(60多歲了,最早期是做實木家具的師父)
在配合前也偶爾會接設計師工作
與小弟配合後總會分享心得
往往都是做到其他設計師(好的)才會有機會學習到新建材.新工法.新概念等
但是長久配合就很難精進嗎
若是有心也不見得
小弟也總是會找一些新的材料相互討論工法.材料本身優缺點
甚至是試驗
我只要有心都是可以辦到的
此位老師傅甚至還進修勞安證照(小弟汗顏啊)
小弟能感受到他對這各行業的堅持及認真(小弟也是很堅持滴)
因此配合起來也相當愉快
之前偶而放他接別家的案子,很難拉的回來(設計師是識貨的)
我想只要有心,大家都看的到
根本就不怕沒工作
更沒沒必要來01上面接案不是嗎
SHAN78 wrote:
往往都是做到其他設計師(好的)才會有機會學習到新建材.新工法.新概念等(恕刪)
關於這點..其實我也持保留態度..
其實新工法新概念不一定是從設計師身上出來..
畢竟能畫圖和施工兼備的設計師..說真的..不多..但也並非完全沒有..
施工法其實主要還是其師傅自行變通較多..
就有如簡單的間照來說好了..
以往傳統都是上層先做..在做立面其底層最後施工..
但其實早在約十來年前..我就會視情況而定..(當時一度被很多老師傅罵..不按照正常施工)
有時會從下層往上施工..
這並不是由設計師所提..當然啦..我只是舉例說明..不代表完全沒有..
在者木地板直鋪保麗龍底做法好了..
這樣的施工法..相信現在應該也常見了..
但也有不少人知道..早在民國八十六年..
也是約在15.6年前..我已經在做這種鋪工..
但事前有沒有人先做..老實說..我並不知道..
從最原本的單片保麗龍加一片四分..改由兩片兩分..原由在哪..
看有沒有人可以說出當時我所想的點在哪..
還有..保麗龍做法的原由從何而來..
其實業界我也有跟不少師傅聊過..
也不多人明白..總之就人家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但其中還是有原由的..
若沒人提及..還有人想知道的話..我在後面在補充說明..
其實我說這些..並不是代表我很行..會想一些工法來施工..
但也不是經由設計師的設計..在有推論出來..
施工法是因人而異..敢勇於嚐試..在慢慢進化..
求新求變..有變好的變通方法..又不失原耐用度..
這種工法很多師傅都想做..
但真正能開發的又有多少..是唄..
總之還是希望大家都能一起求進步..
加油囉..
其實一位稱職的室內設計師養成,配合的工班佔很大的因素!小弟有非常多的工法及設計都是由老經驗的師傅教導的!他們謙虛,穩定,和藹,喜歡我們這些願意在工地跟他們仔細討論的設計師跟工務小朋友(當年啦!)
當然木作是一個辛苦的工作,我配合18年的木作班底全盛時期約有60餘人,最不景氣時剩約20人,告訴各位,最好的那幾位從未變動過!!!跟木作老闆及其他設計師們有著深厚的情誼,也都是最挑剔,最穩定,手路最棒的那幾位~~~~~
台北市數得上"豪宅"的,幾乎都有他們的作品!當然包括帝寶!
小弟在設計過程中都會請教他們許多收邊,結構,施作順序的問題,也承蒙他們的看得起,也都一直是好朋友,幸虧小弟五專是念機械科,所以所有加工法或許不會實作但總知道特性及工法順序
可惜小弟還是沒聽過啥"流浪師傅"的!只為了去其他木作工班學習更好的工法而一直換老闆?聽起來像是武林高手,獨孤求敗......
小弟懷念過去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木作師傅守分際,受尊敬,大家都少謾罵,努力工作!
在經歷數間不同的設計公司(有全台最大的,有當年排名台灣十大設計師內的),面對"設計公司"與"統包商"的這場口舌之爭,小弟只想說一件自己看到的不同點:
所有小弟待過的設計公司跟這幾年自己開設的這間,都提供業主"工程進度表"給客戶,明白告訴客戶幾月幾日有哪幾個工種在現場,客戶可以去核對的!而不是只跟業主說一個完工日而已!
但小弟尚未看過統包商做這事!!!對的,這就是設計費涵蓋範圍的一小部分!
(如果不知道工程進度表是啥,請去看看室內設計/工程乙級技術士的參考書,雖然那寫得很爛,但我想您會至少知道那是什麼!至於敝公司的,很抱歉,那是智慧財產權,只有付設計費的才看得到!!!)
對了!如果沒地方流浪,或以為已成武林至尊的"流浪師傅",小弟或可引薦引薦(但木作老闆缺不缺"流浪師傅"小弟是不敢保證啦!!!
都勉強算半個同行了,請努力增加自己的本職學能,相信我,沒有客戶喜歡只懂得詆毀謾罵的班底!!!
錢都自己賺 順便累死自己
設計不是只有施工 還有美學在
施工 也不是只有木工 還有水電 泥作 鐵工 石材 景觀 等等
彼此工程的交界面是誰要協調?
誰要面對業主 又要面對各種工班?
如果沒有設計師統籌
各工班先做先贏 有問題彼此推托 誰來概括承受?
再說工程款浮報 很多人都沒考慮到風險成本
工程有很多突發狀況總是難免 尤其是舊屋改修
很多狀況 沒拆不知道
試問版上眾多[專業]的工班師傅 你們估價真的都是估剛剛好嗎?
一個設計師養成 要花費多少時間
大學學費比人家貴 功課比人家重 熬夜比人家多 書都比人家貴
為何熬夜?因為設計有太多可能性 老師有可能今天說很好
下禮拜翻你案 一旦翻案 之前種種的努力比狗屎還不如
到了業界 業主改了又改的機率有多少?
有聽過改六年還沒定案的(建築案)!
畢業後 進入業界 繼續熬夜加班的生活
領著的是2Xk的薪水 至少也要熬個3~5年才稍成氣候
一個真正的設計師真的像某電腦廣告一樣
學個軟體就是設計師嗎?
真的是一個工班 印個名片就可以自詡設計師嗎?
圖不是隨便畫畫 就會是好設計
用嘴巴說的 誰都會
但事情 真的不是表面那麼簡單而已~~~
我想其實也沒必要在繼續討論下去..
何謂流浪師傅..意指沒有固定對那個人工作..
試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有工作的老板..有多少人..
就算有好了..師傅一年願意跟他做幾天..
以我的師傅來說好了..他的工作已經有六七年幾乎不間斷..
我也不會六七年都一直跟他做..
多出去外面看看別人做的東西和別人的技術..得到的會更多..
lee40006 wrote:
交錯舖,踩一片底下有...(恕刪)
是丫..但用意在哪呢...原理又從何而來...
ivan5247 wrote:
保力龍底改為兩層2分...(恕刪)
是的..改兩層兩分其主用意是讓彼此有互相牽扯..
其實說穿了就不值錢..這也是所謂的表面張力問題..
用一片和兩片力道就差很多..
如果今天只是一層保麗龍在加上一片四分夾板
只有單一點接觸時..上去踩踩看..保麗龍會下陷..
若改成兩片兩分夾板..因受力分散..在傳導..使得原有的一塊板承受100公斤改為三塊板承受..
在加上保麗龍發揮他的作用..其實就能有效的化解重量問題..
當然啦..小弟才疏學淺..沒有讀什麼書..沒辦法將書本的那一套拿上來跟各位分享..
但能跟各位說這個原理是從何發現..
其實只是日常生活中的水族箱..
不難發現..一個水族箱這麼大上面又放了這麼多的水..
只有單單一塊保麗龍..就能承受好幾百公斤的水族箱重量..
那為什麼沒辦法站人..才去試試如何改變做法..
讓保麗龍也能施作在地板上..
其實說破就沒價值了..
人家做..你也做..但..原理在哪..能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