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羽斷翼 wrote:地上三層地下一層=4...(恕刪) 有阿當然有變大。第一、樓梯的空間也被拿來利用+斜度變低更好走第二、增加了很多樓板間收納空間,雜物不見了,可利用空間更多。第三、動線規劃更符合人性+可移動式家具,可利用空間變多所以如果真得不好好規劃,坪數20坪不等於可利用空間就有20坪但是如果有好好規劃,坪數20坪可利用空間甚至可以超過20坪,因為雜物的收納空間是立體非平面。
sudustar wrote:山不轉路轉. 專家要...(恕刪) 我相信台灣的專家一定有,但我不相信"多得是","細膩度"與"堅持"我相信應該也不如日本,因為根本原因在於工班,真有這樣的設計專家,但工班可能也無法配合。尤其是木作,台灣的師傅實在沒多少人會用榫接,沒有適當的五金幾乎都拒絕,或是不願花心思克服。另外台灣設計師會設計整體空間,但是對於家具的原創功能設計似乎還是缺乏,但這就是全能改造王令人驚艷的地方不過說實在的,台灣人可以接受主體80%以上都是木造嗎,我看環境也不適合,但用木造的方式變化度似乎比較多,我沒辦法想像泥作樓梯還可以作收納,樓板之間的空間也可以作收納。另外台灣人似乎比較注重隱私,日本人好像比較注重家人得連結,有很多的開放空間+幾乎無隔音的功能的移動櫃體應該也不符合台灣人的使用個性吧。
這個節目也是我每週必看的..把小坪數的建築設計發揮到極致...1.重視屋向採光運用到極致2.配合屋主的生活型態設計3.另外加入『未來性設計』每次看完之後都有種幸福的感覺...看到別人的精心設計也是一種...幸福!!希望也動動腦..讓自己的窩可以更舒適....
因該說台灣人有很多人沒有辦法接受太先進的想法..或者被習慣綁住了...簡單的比喻好了.去住日本商業旅館時. 浴室為了節省空間, 門是向外開的...反過來看台灣, 不管空間再小, 還是希望門是往裡面開.總而言之...台灣不是做不到... 而是無法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