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c0227 wrote:其實你一手拿檜木一手拿檸檬,多聞一些時日,你就會說那差這多。...(恕刪) HHC大,今天看你一寫終於長知識了,原來檸檬味是阿六帶起的風潮,真是謝謝你了。我前文中說過呀「當我聞到那個味道時,明明知道不是檸檬味,但腦中浮現的形容詞卻是「嗯...檸檬」...」,小弟是學設計的,研究領域在處理人類的感覺與文字(形容詞組)的對應,我想我還蠻能區辨自己的感官體驗。小弟提及前文的故事,只是想要闡述一般人對事物不熟悉的時候會拿近似的經驗去配對,阿六高官如此,一班網眾也如此。不過倒是需要你們這些老經驗的人出來大聲疾呼,快把阿六高官的檸檬味沖走呀。 XDDD
嗯 自己在紙上畫樹幹橫剖面 再模擬一下弦切與徑切可以想像Z大與HHC大所說的情況 謝謝兩位的說明喔另 曾在朋友家看到一個台檜車製的聚寶瓶 有數條明顯油線沿木紋分布 據說此特徵是杉林溪產檜木獨有的很好看也很香 可是Z大提到含油量高不宜使用 請問油線會有什麼影響嗎
L大:我是野人獻曝罷了,不像你學有專精,有人說呆木頭,其實與木頭相處久了,就知道木頭真不簡單啊。路大:就個人經驗油格較多的地區是竹東和大雪山的扁柏,曾經問過家父這是什麼,家父用台語回說<鐵屎格>我聽了楞了一下,又追問有何影響,家父說<較難看>停了一陣子又說<日頭晒久可能會裂開>,因為不常出現也不是每支扁柏都有,日子一久(快二十年了)也忘了這件事。前幾個月遇到一個客戶,以前是做家具的,現在也跟人家玩聚寶瓶(我們這裡最夯的行業另一個是開旅館)剛好聊到油格,他忽然說<這台語叫做鐵屎格>,才又喚醒這段記憶,原來老爸不是跟我隨便說說的。
路客林 wrote:有數條明顯油線沿木紋分布...(恕刪) 各處產的台灣扁柏,都有油脂帶的特徵主要就好不好看而已有的人喜歡,有的人覺得怪端看客戶要求的標準謝謝【0830 FOR Marvell】羅森檜砧板....磨到會怕^^"像水彩暈染偶見高油帶,約1/20機率出現在顏色略偏黃綠、高密度的部位約0.5~1寸,厚約1~2分連續長帶狀淡赤紅色~抹茶綠,增添些許風采
iilusory wrote:改寫成的 西檜 是????...(恕刪) 其實是藏柏員工慣稱它為"西藏Aヒノキ"噴漆時簡寫為"西ヒ"稍後會在端面切掉一點,驗材確認切口重新封膠重新量尺寸貼標籤為4.1尺x4.1寸x4.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