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台中市內有間廟,60多年來都未曾整修
日前透過介紹來下訂採購......只要是樟木,不管產地是哪裡他們都要
預定出貨的都是數十年前已製材好的盤木狀態,包含了牛樟、陸樟、南洋樟三大類
唯獨一根原木仍泡在儲木池裡,也就是這次製材的主角 - 馬來樟(medang lawan)
小弟想把大部分的焦點放在"水中儲木,木材各部位經過長時間的差異".......
拉上岸後,因為樟木節疤很少,所以直接切成兩段(原尺寸17x3.3)


放不到一個小時,長時間泡水的水臭味立刻引來螞蟻
把在縫隙裡面的紅蟲搬走.....一下子就乾乾淨淨

原木在水中時,會分成三大接觸面-朝上不碰水、中間偶爾被水波打溼、水下完全不接觸空氣
因為已經泡了15年以上,所以顏色差異明顯

朝上面因為長時間風化,所以會有植物寄生,也因為乾濕的變化開裂腐朽
而樟木的心材還滿耐的.....即使樹皮、白邊都爛個精光後,心材也只有裂開
這張是上面的植物↓

朝上面殘存的白邊

兩邊箭頭所指的位置就是靜止時的水面,以下白邊還存在

紅色是水線,上下差異如圖所見

從另一端看,水線以上的木材表面已經爛糊糊的...

再來兩張...正上端&正下端的對照


而水下的部份,樹皮會逐漸脫落,加上琵琶鼠會一直啃它的表面
所以變成類似用噴砂處理過的質感...

一點青苔都沒有

完整的邊材 + 一點點樹皮



以這麼長的水儲時間來說,這根馬來樟的狀態十分良好
除了頭端、尾端、朝上面...稍稍有裂之外,心材部份的腐朽可以說是不存在
於是開始製材,由於這次貨主不限定尺寸,留越大越好.....所以主要目的就是割除瑕疵的部位

第一次以厚度為基準,拿掉瑕疵

再一次剖出寬度

最後以鏈鋸裁掉原木頭尾端的裂縫→上漆封住→登記尺寸→送入窯乾


心材常見的瑕疵除了節疤、裂縫之外.....就是腐朽,習慣上寫"污香",指甲一掐就陷進去了....

必要時會以長錐插入,探測深度以便決定剖掉多少....

樟木原生的蟲蛀孔(紅檜的也是這型)

恰好週末撿到一塊印尼樟,順便PO上來.....黑線是它的特徵之一

最後在補充一下小弟主觀看法
這幾年常見整片實木製成的傢俱,未去除白邊(邊材)
幾家業者的回答都是:客人喜歡、醬比較好看......
甚至還有把整塊無白邊的心材,中間的部位染黑,讓兩側原本的顏色變成"假的白邊".....真是太過頭了
雖然這時潮流所趨,但是小弟還是認為無論白邊處理得再好,還是降低了整體的價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