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為家裡長輩和親戚都是三四十年的泥作和木工老師傅,
如果只是改個浴室、釘個櫃子符合收納需求,
真的,好的工班就可以達成!
之前新家裝璜,
我家這些師傅級的長輩,
當然說不用找設計師,
叫我拿裝璜雜誌想做的東西給他們看就可以,
雖然做得很細、功能也都符合了,
但做出來的跟我想要的不太一樣…

就是少了點什麼…
我想,關鍵可能在於「美感」!
我曾住在美國一段時間,
美國朋友的家不見得有許多的裝璜,
但是都好有特色…
因為外國人從小的美感訓練,
讓他們用佈置就可以有溫暖的「家」的感覺…
而且是打算住幾百年的感覺…
台灣以前鐵皮屋那麼多,就是只滿足功能需求而不求百年傳承的表現…
簡稱為「逃難文化」…
但是這幾年,好多漂亮、有特色的民宿出現了,
翻開裝璜雜誌,愈來愈多人願意花大錢將自己的家變得更美、更舒適…
在在都表示台灣已進入已開發國家,經濟能力與觀念都愈來愈成熟…
美不美?
沒錯,是見人見智…
但是比例的拿捏、甚至顏色的搭配,
除了天才外,都是要經過訓練的!
畢竟台灣還是重視「智育」,
所以,各位室內設計師們,只要有辦法證明你(妳)的美感能力,而且可實現,未來會有更多業主願意花錢買單的!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