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嘗試將使用上的不便記錄下來交給設計師,結果解決一個問題又造成另一個問題。因為生活是會變化的,隨著我更換裝潢的過程,我的生活方式也漸漸進化中。但我就是找不到一個可以提升我生活品質的設計師,因為他們也不瞭解我的專業會如何改變我的生活,也無法預測我住進新家後又會產生何種問題。(其實是有找到,但他的開價應該會讓我的生活有好幾年無法進步)
反而在這個版,透果網友的發問及回答(雖然有大部分我不置可否),我了解到我可能會面對哪些問題,該如何去解決。這版面我覺得是國內對一般使用者最具參考性的版了。若是大家多抱持正面討論的態度,多善用私人訊息的功能,這版面會更美好。
bbe022001 wrote:
其實我覺的只要在施工上只要能耐用,不偷料,不會造成不便,業主看的喜歡,就好了
並不一定要達成什麼樣的美學,什麼樣的教條
因為每個人對美的定義不同,用的人喜歡就好
如果一個大設計師設計出一個人人都叫好的作品
偏偏遇到一個不喜歡的人來住,這也是一個失敗的作品
我的設計師就很累,因為他的想法我老婆很多都不吃他那套
所以就需依我老婆的。但重點是做完如果符合我老婆要的東西,東西可以收的看不到,簡單,好整理
雖然說有點單調,但對我們而言,也許也算是成功!(雖然因為要趕工,所以有些收邊沒收好,被我老婆罵的很慘,現在持續收邊中)...(恕刪)
點頭如搗蒜~~不能同意你再多了!!
與其詛咒黑暗~何不點燃蠟燭~照亮光明!!
kuoyuan1 wrote:
若樓上各位大大有逛過...(恕刪)
我覺得您提到關鍵點了 當業主開始思考時 設計師就慘了

從生活理念到具體的生活模式到空間的塑型到使用者的感知 是許多作品基本上欠缺的辨證過程
業主 設計師 其它使用者 施工者 都有可能介入
但是大家多半還是停留在
我花錢做了什麼 的消費文明層次上 其結果可能完工後就是可以被推翻
其實居家空間的塑造 十分複雜 十分有趣 而且真的會反映出您個人的特質 或是你家的特質
可以很主觀 但是說得出故事 這樣基本上就是超越了機能主義的魔咒
所以確實不必去急著拿出美學觀點或是理論來看 因為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加以實踐的成果
本身就是美學現象的投射 可能性很多
為何不多投資點時間 把想法搞清楚
卻寧可去加班賺錢 然後付錢做出一些不知所以然的 家
真的很令人擔憂 花了錢卻不知在幹麻 那為何不花錢 不加班 還可以好好與家人在一起
因為 家 如此重要的生命大事 大多數人竟是如此草率的態度面對 其它的事絕對不會好到哪裡
所以從這個討論區所呈現的 恰恰就是台灣現今的狀況的投射......................回到居家裝潢
例如 您如果翻開本島居家裝潢雜誌 幾乎是千篇一律 看一本與看百本 幾乎差不多吧
近年少數出現一些本土言之有物的案子 但是比例少到幾乎一般人無法感覺他們是存在的
怎會這樣? 大家的想法呢? 每年臺灣人花多少錢在家的建築與裝修?
有特質的比 東京都 與 西班牙 少很多 比韓國也是望之卻步 跟墨西哥比好了 如何????
此幾個國家 提出比較 可以回顧近十年 人口 GDP 建築室內等設計與產業的成果 去做分析
我們真的該好好思考 做與不做 差別在哪裡?
抱歉 ! 說太多 但是好高興 你我不是青蛙卻有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