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臨時工——由廚房落油說起

我的分離式抽油煙機

就如同長工大大說的,抽油煙機一定要開才有用,如果煙機開起來太吵,進廚房的人除非真的燻得受不了,經常是能不開就不開。
如此一次、二次…日積月累的落油是驚人的。
所以十幾年前準備搬新家時,我便決心要裝一台超靜音的分離式抽油煙機。
可是,問遍了所有廚具商,都說沒這東西(十幾年前沒網路,找不到東西時,就只能留連於環河南路)。
我不服氣,冷氣都有分離式,為什麼油機不行,我造一台你看看。
本來我想選一台外觀還算過得去的成機,將馬達風扇拆了,只留下網罩和外殼,然後由外面抽風就行了。
可是,找了許久,外觀、結構還可以的,價格就貴得一樣不能讓人服氣。
於是,自己畫了張圖,請做不鏽鋼的去做,好像就只花了1K多吧。因為只是個有風管的罩子。然後到環河南路去買兩片鋁柵網,請他再做個活動框鑲上。

整個分離式抽油煙機的重頭戲,在風管的配置和風機。
我在網罩上方120cm寬留了一個消音空腔,然後風管轉灣到隔壁儲物間的天花板上方,又做了一個消音空腔,腔內都鋪上玻璃棉。
之後,風管穿過外牆,裝了一具300W的工業用離心式抽風機(粉塵機)……
一個玩音響的發燒友來看了大表訝異,它吸力夠,又寂靜無聲。
可是,畢竟是土法煉鋼之物,將原本是室內的抽風機移到室外後,風吹雨打大概只能撐三年。
還有那自己做的油網,只能拆下清洗不能抽換……
下圖是當年廚房的模樣,櫥櫃全來自IKEA,只是我的室外機沒留下照片。


注意上櫃上方那個圓角飾條上,油漬就如落塵一樣分布,而上方的樑、下方的門板及左側冰箱上方全是潔淨的。
尤其那門板,雖不能說潔淨如新,若我想省錢,只抽換櫃體,門板都還能再用。
若說烤漆玻璃、鏡面鋼烤容易清理,那不必清理就能經常保持乾淨不是更好嗎?


小強別進來
衛浴怕臭,廚房怕油。
臭,指的是異味,有時在別人家做客借用浴廁,一進門便聞見一股異味,那異味也許只是沐浴乳的”香味”,說不定還是女主人換洗衣物的餘香,不管是哪一種,都會令人覺得”有異”。
而廚房的油,除了油煙外,還有不經意間留下的積垢,而那積垢若含有營養,便會引來蟲蟻滋生。
偶然會在別的討論串中看到,有人不裝烘碗機,是因為烘碗機非密閉,小強會爬進去,於是便有好為人師者,紛紛獻策。但通常只是兵來將檔水來土掩之方。
而在兵來將檔水來土掩之前,你可曾想過,如果碗盤筷瓢都洗得潔淨烘得乾爽,沒得吃沒得住,連拉個死屎都滑不溜丟的,小強進去幹嘛呀?!
不過,若蟑蟻已然在廚間落戶成家,那就難說了,只要你離開又關了燈,廚間全是牠們的地盤,又豈只是烘碗機?
事實上,廚間要防蟑蟻,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別讓牠們進來,而不是別讓牠們進去。想一想,若家有內賊,或社區有小偷,三道大鋼鎖也防不了。
別讓牠們進來就如抓漏一樣,一定要自己觀察,確實找到漏洞了,才找人或自行處理。
切記,找洞比封洞難一百倍。只要找到洞,可能只要一小片膠帶或濾網便解決了。
不找洞便在屋頂全面灌漿、大門四邊貼封條,就像全面戒嚴抓小偷那樣。
小強會從哪裡來呢?排水孔、通風孔…都可能是連外道路。
但可別見孔就堵,見縫便塞,疑神疑鬼。
或問,大門底下的門縫會不會有小強爬進?
可能會—如果有人將垃圾、廚餘就放樓梯間待收或待棄,當然就會引來蟑螂和螞蟻。此時封門非上策,要封的是”人”。
這人,可能是自己、鄰居,也可能是市政府衛工處。
有些事說來很扯,老朽家的廚房原本是難得一見小強的(通常是幾個月偶見一隻)。但自衛工處以衛生為由接管下水道後,小強居然出沒頻繁了起來。
一日老朽於廁間忽聞油漆溶劑味,大訝,可是出浴廁門味道又沒了。
經細查,原來那味道是由地面排水孔冒出來的。我趕忙跑出大門外,但見工人正翻開衛生下水道的人孔蓋在上漆。
原來,依據下水道接管規定,除雨水外,屋內排水一律接管。而屋內排水其實有二種,一是經常排水,如水槽、浴間濕區及馬桶,這些排水號無疑問的都設有儲水彎,可阻檔異味及外賊;另一為地面非經常排水,這些排水孔只有在久久洗一次地板時才有用。在過去,這些排水通常被接到一般排水溝,不臭,所以不做儲水彎。就算做了,因為用得少,水彎也常是乾的。現在,竟然將這些孔直通於公共衛生下水道,等於是戶戶相通,別說是戶戶小強來去自如,若有人蓄意謀殺,只要掀開下水道人孔蓋放毒,便能直通戶內把人燻死了。
老朽無奈,只好將這些地面水孔用膠帶貼起來,或用杯、碟等暫時蓋住,反正它很久很久才用一次。
小強別進來 !
長篇大論後還是讓我們看圖吧,免得大家在了:

這是毫山的抽油煙機,選它只為超薄、表面平整(明說了,只要個殼子)


油煙較重的右方風扇孔特寫,使用一年半,清理過二次,前次拆網清理是春節過後


油機上方風管直接穿牆


在室外轉彎,橫掛了一個中繼機


風管戳了幾個洞,由中繼機所生負壓,會抽離櫥櫃上方飄浮游離之油煙


櫥櫃上方封板可隨時取下,以便清理、檢查(歷經一年半了,似乎沒什麼落油)


櫥櫃內部(偶用區)----裙底風光哦,嘻嘻


櫥櫃內部(常用區)----撐桿可在任意角度止跌


櫥櫃內部(清涼區)下方的開放櫃是整體視覺透氣的地方


焦點在電氣開關





這些開關有些特別,老朽玩電起家,電控專門,但怕又要長篇大論了,先說什麼好呢?好奇寶寶請發問。




在廚房(其實任何地方都一樣)正確的使用習慣是很重要的。
就拿抽油煙機來說,許多人都是7----下去後,看油煙冒起才趕緊開抽風,其實這時已經晚了。
正確的方法應是:
當你準備油炸、煎、炒…時,要先開爐火,接著將抽油煙機開啟慢速檔,讓上升的熱氣流稍稍將煙罩、濾網和風扇烤熱,然後才能7----下去。
因為如果煙罩是冷的,油煙一起,必在表面凝結,就如冰水杯外面結露一樣;反之,如果煙罩、濾網和風扇已熱於氣溫,油氣就不易凝結。
及至最後起鍋了,也不要急著將抽油煙機關閉,讓風扇多轉一會兒,趁熱將油摔離。
而若能於此時,利用方才用過的廚房紙巾將煙罩、濾網輕輕擦拭一下,更能使抽油煙機永保清新。
有幾則PM都問到TENKO 480水槽的問題,除了個別答覆外,特在此提醒對此水槽有興趣的大大:
1.在你決定採用之前,務必下載相關文件及安裝說明交給設計師或承攬商仔細閱讀,研究可能遇到的問題,以確定可以安裝(最好有文件記載)。
2.最好請設計師或承攬商在繪圖、製造櫃身或至少在檯面打板前,一定要看到實物,最好是東西已經到手。你要知道,一般廚具檯面是另包的,你必須搞清楚層層轉包間的責任關係。
老朽之所以如此提醒,是因為其工法大異於不鏽鋼水槽。不鏽鋼水槽挖孔時,只要一般鑽頭就行了,孔徑不夠,銼刀磨磨也很快。但這結晶石,不但硬,似乎還帶點韌性,而你既然花了錢,就是要求完美,如果因安裝、施工出現一些瑕疵就不值了。
以下還是看圖吧:
TENKO 480水槽的全貌,它是左右前後對稱的,所以可以反裝。特別注意其尺寸,一定會跨櫃安裝,而且歐式廚具的檯面標準寬是62cm,但在台灣一般都只做60cm,只能算是台式廚具,雖然只少2cm,有時就差一點便顯擁擠。


我水槽下方櫃寬90cm,右方緊臨60cm寬的廚下型烘碗機(藍天),水槽是跨櫃安裝的,此時檯面打板挖孔一定要精準。圖中的原木檯面購自IKEA,大約經一周的手工打磨、塗裝後以線鋸開孔,因為是自己動手,可以隨心所欲,無須跟師傅大小聲。


水槽下方,左側是生飲濾水器,14年前就這樣用了,中間的黑箱是沸水機,右方籃子裡是洗碗精和洗手乳,直通檯面上的給皂器,進水三通被排水管遮住了。


這就是排水管背後牆上的進水管,右方的冷水管正好卡在櫃間,我用一雙90度灣頭轉出,看老朽的手路(工藝水平)夠乾淨俐落吧。


左右開弓圖—左右門板大小片,門縫對準了人站立於水槽前工作的位置(請看前第一、二圖),使左、右開弓都十分順手。右側約開啟45度即可取放購物塑膠袋,左側開啟10度可取放刀具。而洗好的餐具則隨手可放入右方烘碗機中。


這四個孔位是我全拿到實物後,比了量,量了又比(比畫,模擬操作看是否順手),才確定下挖,它和我沒拿到實物前的想法相差甚遠。


一面鑽一面灑水,還是磨平了兩支的銑頭
老朽哥, 小弟才疏學淺提幾個問題

引用老朽哥一段話
"上櫃上方前緣約4cm處,恰有一10x10cm的鋼樑,這鋼樑攔截了沿櫥櫃門上升的油氣,進入櫥櫃上方的”熱槽”(Heat sink)內,使不致往整個天花板擴散"

您所指的櫥櫃上方的”熱槽”(Heat sink)是櫥櫃上方封板內的空間嗎?
然後再加上您獨特的"風管戳了幾個洞,由中繼機所生負壓,會抽離櫥櫃上方飄浮游離之油煙"設計, 再加上正確的抽油煙機使用法, 可以避免廚房的落油堆積, 是這個意思嗎?

以上是小弟拜讀完之後的疑問
希望您不吝回答

感激不盡
chilin212 wrote:
引用老朽哥一段話


很抱歉,我竟然沒將事情說清楚,請回看
#21樓 我的分離式抽油煙機的那張圖
那是我用了大約12年的廚房,上櫃的上方沒有封板,它在用了二、三年後,我就發現櫃頂已經積油了,可是除了櫃頂之外,其它地方包括櫃門、櫃子上方的天花板(屋頂)以及漆了油漆的鋼樑,還有左側冰箱上方都是乾淨的。
由此不難想像油煙沿著櫥櫃門飄上去後,就被樑攔住了,可是油煙並沒有附著在屋頂、鋼樑以及背面的牆上,而是掉在櫥櫃朝上的那個面,這現象,在櫃頂倒了圓角的飾條上看得特別清楚,因為圓到垂直面後就沒油了,所以我稱它為落油。
當我發現這現象後,就在櫃頂鋪上烤肉用的鋁箔,發現太髒了就換掉,而廚房其它地方並不太會髒。
到了前年底,開始設計新廚,決定上方要封板,恰好封板到樑間,約可空出一條4~5cm的縫,讓油煙上去以免外飄到其他地方。
原先我想除了新裝的抽油煙機直接穿牆外,可利用原有通到隔壁的風管抽出飄到櫃頂的油煙,但在安裝新機測試與室外中繼機的連動狀況時,突然靈機一動,在風管上戳了一個洞(反正若不行,膠帶一貼沒事)結果發現吸力還蠻強的,索幸就多戳幾個。因為此戳洞風管上方是空的,所以抽走的便是溜到屋頂的游離油煙。
如今此新廚已用了一年半,檢查一下櫥頂是乾淨的。

而老朽此文之用意,主要提醒大家,只要廚房氣流穩定,油煙是可以控制的(相反的,小廚房還擺個電風扇在那裡吹,可能會很慘)。
希望對大家會有幫助。
談爐具選擇
說實話,台灣這些年廚具的進化是有目共睹的,但就有些美中不足,尤其是控制技術落後甚多。
這次廚變,我選了二款嵌入式併爐,右邊是豪山的瓦斯爐,左側是德國Heller EMF2的電陶爐。

先說Heller電陶爐,它真的有些貴,但若負擔得起,值得。
它是一款1200W(前)/1800W(後)的雙口爐,全平面陶瓷觸摸控制設計,操作爐台就如操作iPad一樣,爽。
火力設定前後都有1~9段,有定時裝置,可自動瞬間加熱,控制面板可以鎖定,避免兒童及操作誤觸。
其中最令我非選不可的特點,是它的定時裝置及自動關閉安全系統。因為一般烹調中,常有細火慢燉的需求,此時調好火力設好時間,便可以安心去做別的事,睡覺也行,不必提心吊膽會忘了關爐燒鍋。
而所謂自動關閉安全系統,就是依據所設火力大小,有使用時間限制,例如當你使用最小火時,即使未定時,也會在6小時整自動關閉,火力愈大自動關閉的時間就愈短。
另外,它的耐熱玻璃平面清理也十分方便。可是記住,髒了別去”擦”它,尤其還熱時。你只要用所附刮刀輕刮爐面,待稍涼再以乾紙巾輕拭即可。
記得某次與老太婆出外旅遊,早餐時,煎蛋區突然傳來一陣濃煙焦味,原來有位”土客”不見服務廚師,就自己開爐直接將蛋打在爐面上煎荷包,於是…
即使如此遭逢不測,但見廚師來了,只用刮刀刮了幾下,便又清潔溜溜了。

再看豪山的瓦斯爐SB-1010,說實在,老朽選它,純粹是以貌取物,且是為了與Heller電陶爐搭配。
爐子設計很漂亮,拆卸清理也容易,下壓左旋順間點火…是其優點,但是啊 ? !豪山為什麼不能這樣設計:
爐火分段調節:所有用瓦斯爐具的人,點了火總會側低了頭調整火力,且經常調到熄了火又重開重調,有時得重複多次才能將火力調好。
豪山啊,你為什麼不能體貼一些,將火力調節設計成分段控制,應該三或四段便夠了,如能分段再加記憶式微調就更棒了。

點火或火力顯示現在的顯示技術已如此進步,應可在檯面以燈號或數位顯示火力。使老朽如我者,不必側低了頭(平底鍋更累)去觀查爐火。而且有了感溫裝置,其它安全設計就好做了。

定時裝置:最好是能做烹調時間設定,不然也要有最長使用時間限制。老朽若未找到Heller電陶爐,早就準備在天然氣管上裝上電磁閥,以定時器控制,時間一到閥門就關閉,電磁閥和定時器都買了,但因為找到了Heller,豪山的就只做大火用,要燉的就移到Heller上去,才未費心去加裝。
豪山啊,你們好像也出電陶爐,為什麼就不如Heller?只要功能照做,將間歇火力調節改高頻(變頻)你就會贏他。
你知道的:在SB-1010的促銷詞中,你們好像有這樣一段詞《兒童安全鎖需壓下左轉,防乾燒裝置即鍋子燒乾自動熄火,定時烹調可設定時間熄火…》其中下壓左旋點火,你們是做到了,但《防乾燒裝置,即鍋子燒乾自動熄火》到底是怎麼回事啊?能不能說清楚些?你的爐子真能知道鍋內燒乾了?而《定時烹調可設定時間熄火》又是怎麼回事?但無論如何,我想你們應該知道這些都是爐具進化的象徵,既知道便該去做。若能將以上都做到,一個賣5k的爐具即便賣20k,也應該會有人要的。台灣若沒人要,賣德國去吧!

哦哦,還有一點我不得不提一下,我的SB-1010面板不鏽鋼的部分,已經開始刮花嘍!那髮絲紋一刮花就有點難看。想想,我原就是因為漂亮娶它進門,如今逐漸長斑了、醜了,如何是好?
補幾張圖,從貼圖應該可以找到何以老朽年近七旬還要自己打造廚房的理由:

玻璃面板光可鑑人,它會逼得你隨時將它清理乾淨(但好像也因人而異,有些人就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其色,又豈在乎爐台上的飯粒菜渣?)


玻璃面板清理時,可用刮刀先鏟除異物,再用乾紙巾輕拭即可


自從有了矽力康,到處見縫塗膠就成了理所當然之事。幸老朽在一次醍醐後,便視塗膠如荼毒。事實上,只要開孔精準、檯面平整,貼上所附高密度泡棉封邊條,就能完全阻斷液體滲漏,上膠雖是修補疏漏的手法,卻使你粗糙的手路顯露無遺。


不上膠的爐具,隨時可翻開檢查、維修或清理。我的Heller EMF2在檯面上的最佳位置,在檯面下卻會卡到櫃體側板,我只好以木工修邊刀,將一邊櫃板修掉約1.5cm高度再貼上鋁箔防污。老朽對尺寸、位置的要求一公分都要堅持。


這是SB-1010的爐底風光,天然瓦斯管在隔壁。


你的頭可以再低一些,不怕被你看光光。


補充:許多新的瓦斯爐具及熱水器,都已有熄火斷氣功能,而SB-1010號稱Smart、Style、Sense 的3S機種,卻連最基本功能都沒有,3S之外似還要再加一S(Stupid)成為4S機種,豪山真的要加油啦!


有大大PM想看清楚一些,就又拍了幾張細部特寫,並說明如次:

如果你想弄木頭檯面,太難了,沒人會幫你弄。
現今做廚具的,都下包檯面;而現在的檯面似乎就只剩二種:人造石or 不鏽鋼。
你找不到有人替你做木頭檯面,做廚具的一樣找不到,這是老朽要下廚當臨時工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還好IKEA還賣木頭檯面,但以前他們會陳列,現在你必須上網查,然後開口問。
上次我選了櫸木,可是那時我沒學會塗裝,也不知塗裝的重要性。可這沒有塗裝的櫸木檯面也用了12年。
這次,在”上檯”前我慎重地先買了二片126cm的短板做樣板並試塗,一片橡木,另一片樺木,光這樣板就花了5、6K。
後來決定用樺木板,因檯面總長393cm,我用了二片246cm的長板,裁成229+164cm,以取得最佳接合位置,見圖:
這是檯面接縫,順便細看一下爐具的填縫邊條


這是靠牆那邊的接縫,順便細看一下檯面和牆面間的收邊護條


這是水槽邊的填縫邊條,已經夠緊密無需塗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