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1的每一個討論區都發表文章是我的期許,所以也幾乎把所有家當都拿出來了,從小折BIRDY、大車645i、相機TVSD、CONTAX G2、DP1、筆電VAIO SZ等等,沒想到都沒有比在這個版發表文章來的受歡迎,大概是這個部份才是我的專業吧。第一篇發表是我自己家的設計,照片是專業攝影師拍的,接下來這幾篇就是我自己拍的。談談有關布置的部分。桃紅色的兔子這兩隻兔子原本是很寫實的白色瓷兔子,在被原來的主人遺棄之後流落到我這。牠們倆的問題就出在太普通,雖然是舶來品但是跟夜市投圈圈的廉價玩偶沒啥不同。我在收留一陣子之後就決定交給我弟改造,以當作我新家的重點擺設為出發點,給牠詭異的配色,與其要搭配室內風格,還不如乾脆特立獨行。這幾年歐洲的產品設計給予這些舊東西很大的再生空間,無論是MOOOI的動物系列,或是STUDIO JOB的破瓷器系列,都是另人眼睛一亮的絕妙點子。我只是個普通人,但是我也想感染一些設計的氣息。不再撐著玻璃的手如果說這是我買的第一件“家具”,一定沒有人會相信。雖然現在客廳有了雙人沙發、單椅與當茶几用的腳踏凳,不過一切都是從這隻手開始的。本來只是想找一個桌腳,支撐我理想中的桌板─整棵原木切片。我在網路上看到這隻二十多年前玻璃纖維做的大手,就完全被迷住了。花了一萬多把它帶回家後發現要它當桌腳真的可惜,所以就把它放在客廳,可以當作是邊桌、高腳椅,或是什麼都不是。我把它當作最後一種,最有價值的一種。扭曲的人VS扭曲的牆這幅畫是我弟同學送給我們的禮物,其實是我們去他工作室挑的。在買房子之前的住的地方,有一整面牆是貼滿去過的城市地圖與車票或明信片之類的,所以這些生活與旅行的記憶一直是我認為屋子裡最具色彩與意義的裝飾,無論如何一定要在新家重現並發揚光大。我選了利用鋸木場碎片壓製而成的OSB板當做隔間,不規則的紋路成了圖釘的最佳掩飾,無論是紀念品或明信片都上了走廊端景牆面,不是做作的無用花瓶或是噁心的複製畫加投射燈。如何應付不斷的採訪,就是要不斷的改變家裡的布置。餐桌上的三盞吊燈是太太的傑作,原本掛在誠品信義店的櫥窗,後來活動結束後就拿回家掛,只有一顆會亮。其實室內設計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布置的部分,因為隨著季節或心情或任何一切你都可以任意改變空間的樣貌,雖然這個部分在大部分人眼中是微不足道或跟室內設計工程扯不上關係,不過如果再設計一開始就有這方面的觀念或概念,在設計發展或工程進行的時候,其實可以幫助你讓作品更完整,讓業主了解設計師的位置其實跟使用者一樣,也讓這個空間更有〝家〞的味道。一堆東西圍繞著電視雖然這是我家裡最不常用的電器〈也是我覺得影響空間與生活品質最大的電器〉,但是在一次老爸來枯坐沙發兩小時打瞌睡之後,才決定到家樂福用分期買了這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又不怎麼便宜的的液晶電視。為了把它的重要性減低,不給他專屬的位置〈可移來移去〉也不給他像樣的電視多媒體櫃,只給他一個軍用木箱,DVD播放器平常也收在櫃子裡,那個紅色汽油桶是他的位置。詢問度超高的瓦楞紙綿羊一度在我家在雜誌上曝光後被搶購一空,不過最近又在誠品文具館現蹤了,喜歡要趕快去買喔。原木邊几原來這個位置是放那隻很搶鏡頭的玻璃纖維大手,雖然很有個性但實用性很低。這次發現這顆由整根樹幹雕刻的邊几,在價位合理搬運沒問題的狀況下就把他帶回家了。喜歡他無塗裝的質樸表面,有幾處的自然裂紋是用傳統的木頭榫接加強固定,不但有自然的韻味還有工藝的加持。銅器壁飾這東西其實有點像簡易的柱頭,利用兩根螺絲固定在牆上。青銅的材質讓他看起來有點歲月的痕跡,我什麼沒有老東西最多,所以找了一台老KODAK相機與德國傳統啤酒杯放在上面,那一把乾燥花是我跟太太公證結婚時的捧花。家是生活的容器,室內設計在“家”的題目中只是一個很小的部份,畢竟設計師處理的只是提供一個介面,讓生活中一般人容易忽略的部份像材料、燈光、顏色、質感、動線等等元素有所關聯。最重要的,我認為還是心理層面的東西。畢竟室內設計傳達的應該不只是生活的滿足,更應該是生活的進化。在照片中有意無意透露了我家不尋常的建材,黑色橡木風化地板,OSB板,橘色粉刷牆面,防潮木纖板,水泥無粉刷牆面,美國杉木板...下次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