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房子的設計,本來就是我和我太太到涵碧樓住宿時靈感。所以,當然不可能全部都仿涵碧樓,畢竟空間大小差太多。當時,我的想法就是營造有許多柚木質感,溫暖的設計風。所以,我的標題才是打造屬於我自己的涵碧樓風格。並不是,原始的涵碧樓設計。
此外,許多大大提到柚木過多的問題,所以在空間搭配上,有做了一些調整,同時柚木本身也做一些立體質感。加上透過光線,降低重量感。
另外,很多大大提到廚房,我也很希望廚房可以有更多一致性風格。不過,建商已經送廚具了,我又是買成屋,所以無法退。烤漆玻璃是考量整潔的便利性。總不能有了美感,卻成了一個只能觀賞的廚房。
建構的期間,其實不只是錢的問題。很多人提到錢。事實上,這段期間除跟設計師反覆討論,變更設計,監督木工、鐵工、油漆施工品質。協調他們彼此,我自己差點沒有累垮。所以,準備更多時間關注,跟準備錢一樣重要。
至於很多人問到是不是我天馬行空的設計,設計師只是施工。應該是說,我的想法,設計師志明把他可行化,加上配色。我個人有很強烈的主觀,所以所有大小事情都必須經過我同意才能施工。例如柚木,我就親自到木材行選木皮,交給木材行加工,再交由木工施工。家具是我親自到詩肯選的,窗簾壁紙也都是我選的。用百葉取代傳統鐵窗也是我個人的想法,經由設計師規劃實踐。設計師只是提供建議。為什麼要這麼累?因為這是我的家,不是設計師的家。所以,林志明設計師的優點就是很尊重我,尊重我的生活方式。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心得,就是在裝修自己家中的過程,要堅持作自己,設計師只是從旁建議。一旦這麼做,就能避免裝修出來的房子與預期不同。準備好心態,再來才是找一位願意尊重你,聽你心聲,瞭解你的起居方式的設計師師。
最後補充的是,我的施工團隊是過去幫我父母裝修房子的木工與油漆團隊。沒有用設計師團隊,是因為我父母覺得他們用過的團隊才值得信任。結果,我發現我父母的團隊沒有比較便宜,而且施工品質不佳,而且木工油漆彼此不合。我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全用設計師的團隊。但是就算如此,林志明還是每天到工地監督。這個部分也提供給各位鄉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