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看到朝陽,就看不到夕陽
而且高窗的清潔,維護,建築師完全沒考慮
整體造型也極為呆板
至於排煙機的安排,和一整排呆版的壁櫃,那完全是建築師個人的執著
第二件作品可惜了大基地,建築師把建築四週幾乎蓋滿,到只剩法定防火巷的距離
然後完全不開窗, 像個碉堡, 反而臥室,浴室需要隱私的空間,卻幾乎是攤在鄰居眼前,
中庭設計,像仿安藤忠雄手法,但人家做的是紀念性建築(就是陰宅啦),
整個來說,是要業主的生活機能來配合他自己的執著,是個很生硬的住宅作品
但是,這位建築師設計的幼稚園卻是相當有趣的佳作,巧妙的利用樓頂,創造出立體性的空間
其實,每位設計師人格特質,美感經驗不同,也許他比較適合公共建築,而非個人住宅
總體而言, 近幾年多方體驗日本空間設計的經驗發現,日本除少數幾位大師外,
基本上,日本空間設計者鮮少有太多新意,這一點和西方設計師差太多
可能是日本民族的拘謹個性,設計者往往缺乏有層次感,富於變化的設計,反而執著於某一細處的品質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一樣的天花,壁紙,或地毯,一式到底,不管那空間是30,50還是100公尺長
就如同第一和第二方案的壁櫃(相信如有第三案,那位建築師還是會執著於那種呆板到無趣的櫃面延伸)
這現象有些人稱之為"日本俗",俗起來也真的受不了
有人說東洋民族的個性像日耳曼人
守法,重細節,重品質,群體性佳
但其實台灣人不要妄自菲薄
國人不守次序,自私,缺乏群體性,卻反而彰顯出重視個人性,和獨特性的特質
也許日本人造的出像德國Benz一樣品質的好車
但是法拉利是要無厘頭的,常天外飛來一筆的拉丁民族才能創造出來的(這一點反而接近國人特質)
1.緯來日本台 : 超乎想像!住宅改造王-->比較適合有錢人
2.國興衛視 : 全能住宅改造王 -->其實這個實用性比較高
第1個節目,主要內容在蓋出夢想中的房子,有比較多的建築技術,不同的建築面積以及環境條件,有不同的方法,不過有時必須要很高的金額,常常看到屋主、設計師、建商在談價錢,就算最後談妥了,但通常都還是超出預算,而且有大部分都是木造的房子,比較不適合台灣的氣候,不過那些不用談價錢的,蓋好看起來就感覺很爽。
第2個節目,雖然常常一開始就把天花板牆壁之類的都拆光,但主結構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主要還是看設計師如何使用既有的空間,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家具設計,可以充分利用空間,或是一種空間多種用途,收納方式等等,這些在台灣都是可以應用的。
有些大大的意見談到,這樣設計規劃,讓某些空間感覺很小很窄之類的,但是大部分的設計都是讓比較常待的空間變得寬敞,像是走道則是設計夠用就好,樓梯不要太陡峭,睡覺的空間足夠,但是家人常在一起的客餐廳就會相對的使用較多的空間,畢竟本來既有的空間是不變的,空間要怎樣才能獲得最大的使用效益才是重點,當然會以屋主的要求為優先。
而且日本的建築法規很嚴謹的,除了建蔽率跟容積率之外,日本現在新建的房子增加了陰影的遮蓋面積限制,避免將其他住戶的光線給完全擋住,而且木造屋有高度的限制,最高大約一般房子三層樓的高度,還有一堆有的沒的限制,
而且日本的房子的夾層,全都包含要一起審核通過才能使用,台灣的建築法規不完善,導致一堆違建,但只要不舉報就不會去強迫拆除,有些強迫拆除也只是拆幾塊板子,之後又弄回去了。
但是室內設計方面卻還是很自由的,除了夾層會動到建築法規之外,不過第1個節目有些讓空間放大的工法,倒是可以參考。
這只是小弟的意見
我覺得節目名稱很貼切壓~~~超乎想像嘛~~~
第一個挑高~~~也挑太高了吧~玻璃是要怎麼擦~~~
在屋頂上弄個天窗還比較適合也會採光阿
以後屋頂的角長蜘蛛絲要怎麼清
廚房跟客廳在2樓~~~買東西搬到吐血= =
臥室是最需要隱私的~~~在一樓感覺很不安全捏
看到第二個我整個大傻眼
我覺得屋主應該沒有很喜歡吧~~~
屋主的老婆從頭到尾沒笑過~~
我看小朋友比較開心吧
櫃子都一樣~~~萬一有朋友來要上廁所開錯不就很尷尬
萬一一打開看到內衣.....大家都會很尷尬
擦玻璃也要擦到吐血
我想日本應該治安很好~~~這樣都不用怕小偷的
他們有設計房間可以隔起來~~~但是怎麼隔都很怪
家裡只有一張大床.....我看完只想到家徒四壁這四個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