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滿一年了,到底住到現在有什麼優缺點呢?建議與不建議的部分再更新給大家知道
後悔的家電:1.浴室暖風機:它的暖房以及排風效果的確是相當的好,但是以除溼的角度來說就沒有這麼及格了,如果還有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直接換成浴室用除溼機。
2.電熱毛巾架:不是說它不好用,而是我們當初遷就裝潢設計的造型,所以選用了這個科勒的毛巾架,它本身掛的面積不足,所以實際上電熱的效果打折扣,加上因為浴室沒有對外窗,除溼的效果又有限,所以它用起來沒那麼方便。

所以如果要我重新再來一次的話,我會把浴室的暖風機換成除溼機,並且取消電熱毛巾架。
可惜的設計:
1.電視櫃:沒有再多預留線路因應未來可能安裝聲霸的可行性,不過目前也還可以,直接用Homepod二顆建立體聲,雖然沒有家庭劇院或是高階soundbar效果來的佳,本身也是一個OK的配置了。
2.門口未預留電線:未來在安裝攝影機或是像門鈴監控系統就有些限制,也沒辦法替代貓眼來看看按門鈴後門外是誰。
3.無除溼管線拉到家中衣櫃:全室除溼還是有其侷限性,如果有拉除溼管線到家中衣櫃的話,對於衣物的保存會更佳。
4.窗簾系統不夠智慧:本身使用Hunter Douglas的風琴簾,它對於Homekit的支援程度真的有些問題,常常跳無回應,聲控有時可以有時不行,但是若是使用它本身的遙控器控制則是體驗相當不錯的。
最極力推薦的配置:
1.全屋Homekit及HomeAssistant配置:智慧家庭建置對於家庭生活品質的提升是非常顯著的,不管是分次到位或是一次到位都很建議。
2.插座帶USB並且可連至Homekit:有機會使用帶有USB的插座一定要用上,會增加許多使用上的便利,也不用再用一堆豆腐塊接來接去會比較不夠美觀。
3.搭配人體感應器實現人來開燈人走關燈:不用自已手動開關燈,對於常常忘了關燈的家人也有很大的幫助,會分成下面幾種狀況:
.玄關、陽台、走道:簡單場景,只有人來人走的感應,可以使用一般的感應器即可
.廁所、廚房:會有細微動作,或是長時間不動的狀況:可以使用人體存在傳感器
.小孩房、主臥:會有細微動作,或是長時間不動的狀況,但是又會有不同的狀況(睡午覺,玩樂等…):可以使用人體存在傳感器,搭配時間/週間週末的搭配
.客廳:複雜場景,一般不建議使用感應器,以免該開開關關,或該開燈不開或該關燈不關
4.電子門鎖:用指紋、NFC、密碼、APP開啟,多種開啟方式非常好用,順便幫爸媽家也換上電子鎖,同樣也是相當滿意,不過要注意的是,長輩的手紋比較細,在認証指紋上有時候會不易辨別成功,這時候就需要用密碼或是門卡來開啟了,是比較不便的地方。
5.瓦斯烘衣機:原先舊家遷就管線和空間所以使用了洗脫烘,但是實際上烘乾的時候偏長,有時候衣服比較多還容易烘不乾,所以新家就使用了瓦斯烘衣服,有些人使用熱泵的烘衣機,都是相當好用的。
6.廚餘機:烘乾狀況下,大概三週左右才需要倒一次乾掉的廚餘,非常推。
以上是入住一年的心得感想,大家未來在規劃自已新家或是舊家的大小改造,其實都可以參考看看,選擇最適合的做法。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