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看到尺寸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尺寸的房子簡直就是為了音響迷設定的!居然是黃金比例的長寬高! 完全是量身打造的音響室規格。
關於裝潢的部分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
1.天花板的部分一般音響是為了避免低頻共振,大都不建議釘天花板。 像我目前的視聽室在27Hz, 31Hz都有共振,讓人覺得很難處理。 所以將來我一定要打掉天花板,取而代之的就是用擴散板固定在水泥天花板上。
2.隔音墊的作用是甚麼呢? 既然是在地下室,隔音墊的目的是要防止傳到鄰居嗎?
一般隔音墊針對的是125Hz以上的,這樣的頻段用隔音墊大約只有15dB的隔絕效果,實際上的成效是否可以驗證? 因為我可能也需要先弄點隔音墊再做牆面。如果是地下室,為什麼地面也需要隔音墊呢?
3.針對與一樓開放空間的問題,是否有可以隔絕聲音的方法,我也在想如何可以把樓梯間的部分與視聽空間隔音
目前我正在規劃的空間
還請您指導一下
因為對大畫面需求大,所以我投影16:9 150吋, 以後有變形鏡可以投 2.35:1 178吋

Truth shall set you free
vinjoutw wrote:
1.天花板的部分一般音響是為了避免低頻共振,大都不建議釘天花板。 像我目前的視聽室在27Hz, 31Hz都有共振,讓人覺得很難處理。 所以將來我一定要打掉天花板,取而代之的就是用擴散板固定在水泥天花板上。
輕鋼架或是一般架空天花板對於視聽室來說較為麻煩,小弟先前也深受其害
超低音發出特定頻段時會造成強烈的共振(小弟這邊約30Hz),趁著這次改造,也全數拆除
將建構隔音牆的方式運用在天花板上,除天花板的本身角材及其結構特別加強外(這點頗為重要)
再把密度較高的玻璃棉壓縮在空腔中後封板,輔以吸音礦絨版
天花板就成為一大面積的吸音材質,目前使用起來效果上頗為明顯、也很滿意
低頻方面,超低音即使運作再強烈,天花板仍然不為所動
且由於上方反射點(較少人處理上方反射)處理後,前方聲道及環繞聲道的定位及環繞動態明顯清楚許多
所以個人感覺,天花板對於視聽室來說並不是完全不好,而是看設計、作工以及如何建構
當然天花板使用擴散板固定的方式也非常不錯
如採用類似波浪型橫樑並排,也是美觀實用的方法,這邊的就看玩家自己如何取捨了

vinjoutw wrote:
2.隔音墊的作用是甚麼呢? 既然是在地下室,隔音墊的目的是要防止傳到鄰居嗎?
一般隔音墊針對的是125Hz以上的,這樣的頻段用隔音墊大約只有15dB的隔絕效果,實際上的成效是否可以驗證? 因為我可能也需要先弄點隔音墊再做牆面。
隔音墊材其實用在隔間需要隔音的情況會比小弟的情況來得適合
隔音牆推薦工法裡也有寫到可以視情況搭配隔音墊使用
裝設隔音墊對我來說其實只是一個保險起見
畢竟決定要大規模改造了,若是工程結束後才來後悔,可能就為時已晚
隔音牆的效果非常不錯,搭配隔音氣密窗、隔音門效果會更佳

vinjoutw wrote:
3.針對與一樓開放空間的問題,是否有可以隔絕聲音的方法,我也在想如何可以把樓梯間的部分與視聽空間隔音
由於當初就決定建構開放空間的視聽室
所以聲音傳到開放空間是意料中事,當然這僅限於小弟的情況
要有效隔絕的話,空間密閉加上空氣層阻絕(如隔音牆、隔音窗),絕對是處理隔音的不二法門
一點淺見,提供給您參考,感謝賞文。

小豬電影院 -..-
http://presto136.blogspot.tw/
vinjoutw wrote:
因為對大畫面需求大,所以我投影16:9 150吋, 以後有變形鏡可以投 2.35:1 178吋
其實當初也有考慮玩Anamorphic Lens
但是顧及到有些imax拍攝的影片(如黑暗騎士)
該片的BD版本在播放中頻繁切換影片格式
遇imax拍攝片段以16:9滿版呈現、表現出壯闊的感覺,平常則為2.35:1
但是在2.35:1的布幕下,會變成imax片段時畫面反而縮小、2.35:1時畫面則為滿版
這樣似乎有些奇怪?
還有就是目前手邊16:9的訊源仍然居多
所以決定還是暫以16:9的幕為優先
150" 16:9可能在投影機的選擇、畫質、明亮度以及觀賞距離要下點功夫
當初小弟設定是以THX規範建議的可視角為40度角,所以選定120"的布幕
不過規範是一回事,還是要看每個人的需求而定,提供給您參考一下。

小豬電影院 -..-
http://presto136.blogspot.tw/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