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ToGo wrote:
開關箱下之電管數量頗...(恕刪)
確實,不過後來那塊前面做的是上下鞋櫃,擋住了,也就不那麼care了
==========
上海本地的電線祇有一個熊貓牌,也是容易買到假貨的一種東西
我還是請包工頭帶我去批發市場買的,因為包工頭一心把我家做成示範工地,所以我以清包之名行半包之實
實際上工頭也是有他的門道,找到的供應商價格也跟網上差不多了
==========
五一長假,工地停工,我繼續買材料
這次是準備廚房的電器和找廚櫃供應商
rinnai在內地比在台灣弱一點,因為他們營銷策略沒有那麼活,屬於規矩做事的單位
別的廠家跟著商場瘋狂跌價促銷也沒有他們的事,但我還是喜歡他們的東西
脫排、灶頭和烤箱
因為老婆烤蛋糕很頻繁,所以買了這個日本進口的烤箱
差不多人民幣4000元,國內品牌的烤箱一般都要這個價錢,西門子、博世、伊萊克斯之類動輒5、6、7、8千
所以感覺rinnai還是比較實在的
在家電城,女兒也冒充起促銷員來
==========
廚櫃是找了ikea出了圖紙,最後卻寧願損失定金也沒找他們做
因為他們都是標準櫃,在各處收尾都會留空隙,讓人頭很痛
材質也不好,價格又高,本來想方便一些,但綜合比較沒有任何優勢,遂放棄
========
另,櫥櫃很貴,廚房又小,我還是想跟之前家裡一樣,放一個ikea的木架
這樣可以收納一些小電器和物件







marklin z wrote:
樓主的圖片和文字說明...(恕刪)
新華路就是鄰居了
========
新華路附近在舊時稱為哥倫比亞生活圈,因為番禺路舊稱是哥倫比亞路,新華路叫安和寺路
==========
简介:
新華路211弄、329弄,時稱外國弄堂,因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此弄居住了許多國家的外僑。此地區原系農田和野墳灘,境內溝浜縱橫,一片荒蕪。1925年公共租界當局越界修築哥倫比亞路(番禺路)和安和寺路(新華路)。整個外國弄堂是由開發商美國人雷文法蘭,及1922年成立的上海普益地産公司,爲適應當時國內商賈和在上海的上層僑民建造的。這位美國工程師于1904年來到上海,在當時的租界公董局公共工程處工作。1905年他在滬建立了中國房地産公司,爲當時首創,並在1914年創建了中國第一家信托公司,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爲雷文法蘭有限公司。8年後,即1922年,上海普益地産公司成爲雷文創造財富的事務所之一,雷文法蘭是該公司董事會主席。
20世紀30年代起,普益地産公司購進大量土地,由邬達克建築師設計,柴順記營造廠施工,承包興建兩層樓高級花園住宅29幢,全部占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式樣有英國、美國、荷蘭、意大利、西班牙等。造型別致,風格迥異,綠樹婆娑,環境幽靜,被稱爲上海西郊哥倫比亞圈內的精華建築群體。
==========
第一张是登坤滟在上海的第一个作品,马可波罗面包房
后面几乎都是一些外国弄堂的照片,只有当地居民才知道我说外国弄堂四个字是什么意思,berry地板的卖家就是生活在那里的,所以跟他交谈甚欢
里面那一栋以前是公使馆,后来是巨贾之家,现在只有残留的后裔和别人混杂其中
最爱老上海的建筑,一个别墅区,每栋楼的门的式样都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