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天格局為什麼都這麼爛?

台灣的透天是真的絕大部份蓋的都不怎麼樣,不管是外觀還是屋內格局的設計都很糟,但還是有少數的"璞玉"藏在裡面
我說的璞玉是指外觀設計中規中矩,內部格局不需要太大的裝潢變動的這種房屋
另外我不懂為什麼台灣透天建案的樓梯扶手都那麼醜呢,大部份都是金屬雕花的樣式,又醜又老氣(如下圖)
hohoalien wrote:
幾乎所有的格局千篇一律都是一開門就是客廳
 
這應該說台灣與日本的生活方式與觀念不同,客廳的英文 Living Room,其實正確的翻譯是『起居室』,起居室是對內的,更精準的客廳英文是Guest Room(更正這應該是客房,Reception room (接待室)也許概念上比較接近...),這才是真正對外招待客人的空間,另外台灣喜歡把空間混用(嚴格是觀念的模糊),例如客廳即工廠,把客廳當工作空間,或是販售空間(店面),所以在台灣客廳是一種比較對外的複合空間使用性質
 
另外以日本的文化,一般朋友是不會到別人家裡的作客,除非是很熟識,這是因為日本對於身分、階級,種種行為禮節非常講究,所以家裡不會招待外人。
 
台灣經常把空間混用,都會區的住商混合、工作與住家分不清楚,例如衛生間、洗手間、化妝間、更衣室等等,在台灣的觀念裡面都是【浴廁】,所以你看在台灣,連浴室跟廁所都是在一起的,但是你看日本房屋的格局,浴室跟廁所一定是分開的,甚至日本人認為廁所是比較不衛生的空間,不應該跟浴室在一起,日本房屋的格局,浴室跟廁所一定是分開的。
 
但是國外很多的空間案例是分開的,所以分別有廁所、浴室、洗手間(在台灣不會特別把洗手獨立出空間)的分別。
 
衣服也是,上課、上班、運動、工作、約會、宴會等等,每種活動都有不同的性質照理說,穿著跟裝備也會因應不一樣的條件而有所不同。
 
所以長久下來,台灣很多東西都搞混了,因為分不清楚所以都搞在一起。。。公私不分、裡外不分、是非不分
 
hohoalien wrote:
沒人想過樓梯卡在中間整個空間變得很難利用嗎?
 
深長型的透天樓梯不卡在中間,其實會更難用!!!主要在於面寬不足,沒有多餘的走道空間去串聯其他空間,沒有走道空間幾乎無法規畫使用,不然就是開放空間使用形式。
 
hohoalien wrote:
沒看過台灣的透天四個牆壁都是平的,都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凸出來凹進去
 
你說的應該是房屋的結構柱(柱在房間的四周總比在中間好),房子除了空間之外,其實最重要的是結構,有了結構才能撐起整個建築空間,所以說結構是建築空間不可或缺的,但是建築結構也是有多種樣式,也非一成不變。
 
以連棟的透天為例,相鄰的隔戶牆,也可以用牆式結構或承重牆的方式,這樣就部會有突出的結構柱形式。
 
但為何坊間大部分都是柱樑結構的形式?主要在於柱樑結構是獨立,這樣在區隔空間會比較有彈性,你如果是用牆式結構或承重牆,基本上就是直通到底,你無法變動,但是柱樑結構,牆跟結構是脫開的,你拆牆、變動牆面不會影響結構,這對日後因應需求改變隔間是有利的。
 
hohoalien wrote:
浴室出來就是洗衣機不是很方便嗎?為什麼一定要有後陽台曬衣服(後陽台還很多是二工外推)
 
在台灣不太重視服務空間(工作空間),認為這空間是浪費,甚或完全沒有這概念,你想想以台北這麼高的房價,一坪幾十萬拿來儲物、曬衣服,你願意花這樣的錢?
 
首先要有成本概念,任何的空間都要成本(土地、建造、維護等),也就是空間就是一種資源,你願意花多少成本在洗衣、曬衣、儲物?當人的居住生活空間都有限的情況下,你願意花費多少資源在這些附加的空間上面?
可能是您沒用心找?
或者該說口袋深度決定一切。




這是我看過不錯的電梯五樓透天建案(照片是一樓的實景,您參考一下)
龍邊入門,經過迴廊再穿過中庭進屋,有趣的安排。
幸福的時光 wrote:
台灣的透天是真的絕大部份蓋的都不怎麼樣,不管是外觀還是屋內格局的設計都很糟,但還是有少數的"璞玉"藏在裡面
 
台灣的文化本質基本上就是逃難文化,喜歡賺快錢,賺了錢就走人(移民國外)。

所以寧願花錢炒房,也不願花錢在建造或是設計上面來改善居住環境,這種文化只是把台灣當賺錢的地方,而不是你永遠居住的家。

還記得幾年前的建商廣告詞『霧散了 人來了 XX發了』,他的訴求都是在告訴買家,你買房子將來房價會漲,而不是告訴你他的設計、建造品質有多好,當房子的重點都只是在房價上面的時候,設計、建造的品質造拋在腦後,於是你就會見到人口袋都是錢,但是住的確是破爛房子...
chang.d1210 wrote:
這應該說台灣與日本的生活方式與觀念不同,客廳的英文 Living Room,其實正確的翻譯是『起居室』,起居室是對內的,更精準的客廳英文是Guest Room,這才是真正對外招待客人的空間

....... 根據我的理解, living room 就是客廳,是招待客人,對外的空間,起居室是 Family room,自家人鬼混的地方, Guest Room? 特地去查字典,字典裏說是給客人用的臥室,也就是客房。沒聽過客聽說 guest room 的。
日本跟西方浴廁都分開? 日本我不熟,但我確定美加一般家庭裏的衛浴廁所還是在一起的,也有單獨廁所,但通常是在公共空間旁例如客餐廳等。
hohoalien wrote:
現在新透天坪數越來越(恕刪)



錢多一點,看的建案就不同了。
然後…格局也就不同了…

你的問題,在於準備金多一點就解決
我想樓主本身應該沒有房子,而且甚至沒住過比較好的透天或者根本沒住過透天,
狹長型的透天採光問題比樓梯在中間造成空間規劃困難的問題大太多,
房間沒有開窗那間房間住起來感覺就很差,大坪數的房子通常樓梯在中間頭尾也都能隔成套房,
為什麼會需要多間廁所? 你知道日本單間廁所完全是因為空間問題嗎? 實際上有多間廁所沒人會不要,
甚至浴室跟馬桶分開就是為了解決一個人使用浴室其他人就無法使用馬桶的問題。

樓主是不是都靠媽媽洗衣服,自己沒洗過衣服? 不然正常自己洗衣服的人,沒人會不希望自己有陽台。
我去廣州看的房子
跟去新加坡看的房子
跟去日本看的房
入口都不同
可能接受度不同
再看看美國人的房子英國人的房子都不同
沒有對錯就是喜歡看久了方便
日本人很習慣泡澡所以使用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公寓的衛浴都只有1套,不像台灣有2套。如果衛浴不分開,有人洗澡時就得要很長一段時間沒辦法上廁所,不像台灣有人洗澡時還可以去另一間使用。
所以生活方式會影響各國的房屋格局及配置,並不是外國的配置就一定比台灣好。
hohoalien wrote:
但是得到的東西品質完全不一樣啊.


大至來說日本看起來作工比較細
可是木造房來說 其實是吃裝潢 看起來才細
外牆大概也就 貼板跟油漆比較多 價格好的就貼磚
日本做好的是清水模 尺寸比台灣準多了
大至上台灣人因該都不習慣日本的木造房吧
畢竟要常保養 外牆裂就要補 不然滲水沒修就慘了
台灣多數都沒保養建物的習慣
格局上 台灣廁所就比日本還要多

至於台灣連棟住宅為主流 主要還是台灣發展演變的
早期都是小區域開發建地少農地多 連棟成本低 當店面也方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