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了帖子和01的大大們討論衛生間下水的布管問題,現在決定下周再工地上和工程主管還有施工隊長以及物業的水電師傅一起拿個方案,這就不再多說了
今天下午工地上隊長打來電話,說不小心把一根水管碰斷了,因為剛開工,隊長是個水電工+泥瓦匠,負責做牆體土木改建以及電線開槽的,不需要其他工種協助,就一個人做了小半個月,始終就是他一人。現在管子斷在進水閥門前,也就是沒辦法關閉閥門止水了,他想辦法先堵漏,但人不能脫開身去物業保急修,也不知道樓組總閥在哪裡,讓我趕緊找物業過來。小的正不巧也上班中,單位離工地的距離已經是遠水不解近渴,想到父母就住附近只是早晨有事出門了,算時間也該回來了,就給二老打了電話求援。沒料二老還在回家路上,估計也是來不及了。心急火燎的我又沒辦法停下手頭工作,熬了半小時後接到母親電話說已經搞定,在她到工地前,正巧有鄰居經過,工人求援成功,現在正修復水管,沒啥損失,也沒造成對樓下的損害。
晚上下班回家,我就和父母商量,最近開工中,希望他們安排外出的時候,和我的上班時間(小的倒班作息)盡量錯開一下,平時只要保證有人留著防備意外發生,好有個及時的照應。沒想到父親突然發作,說:裝修能有什麼意外?不要老說些不吉利的話。聽到他這麼說,我也就沒有再商談下去的意願了,因為我覺得這不是就事論事對著事情來了,是種完全的情緒發泄。
這件事後來我在網路上和網友交流看法,很多網友都指責我對家長的態度不好,也有說不該再勞煩上了年歲的親人,更有甚,冷言冷語帶著嘲諷的看戲說什麼花大錢裝修還搞不定事的而自己沒怎麼花錢全部順風順水。有些話我也就過濾了,有些我還是爭辯幾句說明道理的,但總體來說,覺得很多網友還是從「情」這一面分析問題,而不是「理」,但我更注重「理」,因為裝修還涉及到周圍鄰居,如果搞壞了人家什麼,比如今天止不住漏水,造成樓下滲水了,那人家就不可能跟你來講「情」了,所以「理」肯定要說在前面,哪怕跟自己家長商談問題,也是以理為先。但中華傳統還是以情為主,尤其是家長對子女的權威性是不容子女挑戰的,即便子女再有理,也不得越過這條線,這就是大部分網友的看法了。我恰恰就覺得我無法認同這樣的觀點。
還有朋友從極端的「理」出發和我討論,說今天這個事情,應該是工人先和公司溝通彙報,不應該找我。我想這確實也在理,工人和公司溝通,公司再找我商量解決方案,無可厚非。但碰上今天就是漏水的事,等著一圈溝通完,別說我家了,樓下估計都成澤國,到時候就是鄰居找我打官司,我還得再找裝修公司打官司賠償了。雖然這也符合「理」,但明顯只有沒腦子的才會這麼辦事了……
。當然很多國人從社會文化性質層面來說就不太講究巨細,大大咧咧慣了,而我似乎是鑽牛角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