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發文了,已臨近半夜,雨微寒,突然想到今天在案場看到的一件小事,讓我想來這打打字,說一說這些年在燈光設計中碰到的事,再整合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無主燈設計來一起講講,沒有太學術與太專業的專有名詞,畢竟那只需要存在專業裡,而燈光是生活的剪影,光與暗的對比,呈現生活的品質與格調,自然也就需要更加的生活,那才是每個人的日常。
無主燈雖然叫做無主燈,並不是完全沒有燈飾類的照明,通常會增加些沒有厚實度的吊燈來做為裝飾,來達成空間的視覺廣度,因為現實中新房的空間越來越狹小,樓高也越來越矮,在狹迫之中需要尋求更延伸的線條與燈光視覺上的錯位感,讓無主燈的設計也開始漸趨流行起來,不做天花,不再擺個厚重的燈飾,去化掉後增加空間的通透感,體驗視覺上的完美比例,另外舊大樓的改裝也呼應了這樣的主軸,為了擁有更舒適的空間,輕時尚,重延伸感,一牆又一牆的隔間開始打掉,體驗空間的自由美感,無主燈也就躍然於設計之中。
而無主燈最常做的配置有分為粗糙,一般,精緻與設計(不是教學,是先帶點基本概念,馬上就結束)
所謂的粗糙就是做個天花後,全部的崁燈裝一裝,全室夠亮就好。
一般的無主燈就是會多加一些間照,牆邊多些投射就完事,基本上全都在空間的天花板上就完事。
精緻的話,會基本上的幫你區分基本照明,重點照明與氛圍照明,會有基本的搭配<--但這也是我今天看到後想上來講講話的那件小事,會搭配卻又不了解光特性造成空間的視覺重擊。
通常光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最常感受的是光的明與暗,空間的延伸,形體的描繪,物品的凸顯,安定的感受,所以光的多樣性,可以讓每一個空間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情緒,讓身在其中的人可以覺得安靜,舒服,安全與安定,但錯誤的光就容易造成壓力,不安,不適與失眠跟焦躁,所以好的燈光設計能夠讓你怡然自得而壞的燈光設計會讓你寢食難安。基本上這都有醫學上的實證,不論對交感神經到副交感神經都有很深的作用。
今天去的這個剛完工的案場,是一個剛請設計師完工的一套小宅,屋主住起來總覺得美是美但就是光很不舒服,所以請我過去看看,他的新家其實不大,室內也才差不多15坪左右,原本是兩房一廳一衛設計師把他改成了一房一廳一衛,樓高也不高,封完板後差不多260左右,而一進到現場就立刻了解了他不舒服的原因了,就剛剛好是最近很流行的線條燈所造成的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保養廠保養車子,有沒有看過小型的保養廠內會在小到不能再小的空間中,做了一圈又一圈的層板燈,像是走進了隧道一樣,營造出滿滿的科技感?那個設計其實一開始其實是用泛光膜,出來的光是柔和又舒適,但又讓整體空間明亮又充滿未來感,把你的車拋光打蠟後,看起來會跟新的一樣閃閃發光,但後來越來越多的廠開始東施效顰,但卻是用層板燈直接繞了一圈又一圈,那簡直是個災難,進去那空間中,除了滿滿的壓力之外,更容易對眼睛造成光班,眼冒金星,你根本看不清你的車到底保養得好不好,也沒有了尊榮感,而這個現象也在室內空間大幅氾濫的線條燈中開始發生了..
線條燈做空間的延伸感很棒,也能夠節能天花板的木作空間,不論是做踢腳板,間接燈,層板燈,衣櫃燈都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但現在有點過於濫用,好像都做上去,才顯得有設計感,但卻忽略了光的角度與強度,那個朋友家門一打開,感應燈自動點亮玄關燈,但他的玄關燈是直接做一整條的線條燈從鞋櫃正面一路延伸到天花板再到客廳,那光的角度一點亮直接在你眼前,雖然看起來很炫炮,但刺眼不說..感覺久了你可能會得青光眼......而他的玄關就做了三個圓框崁了三組線條燈,像走進時光隧造一樣,坐到客廳沙發上,眼睛還會持續被那燈光摧殘......眩光值爆表,難怪會不舒服..
如果室內設計是100分,好的照明有機會幫忙加到300分,但也有可能直接扣100分,光的出光角度其實很重要,但這一點其實重視的設計師不多,大多只要把燈擺一擺放一放就好了,反正也沒人看得懂,大家都會被設計的空間顏色材質手法所吸引去注意力,而照明不就看起來整個空間有亮就好?真的是這樣嗎?陽光空氣水這三大元素,陽光擺第一,眼睛看到的藍天,只有晴天才能呈現,沒有光照就只能是陰天,陰陰的拍照起來就是不美,也沒有了景深與散景,如何美麗呢?
只是有感的寫了篇廢話...呵呵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