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網頁,其中又有三種騎乘選項,分別是拼命三郎競賽型competitive, 進退兩宜艾迪型eddy和消遙浪漫法式型French,這三種不同的設定,車架尺寸就差了兩,三公分了,除非是隨便亂買,否則大家的疑惑都落在這兩,三公分之間吧經過fitting量測之後,是否真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其中差別?原來我的坐管應該再低一公分,後移一公分,或者龍頭應換長一公分之後,騎起來的確比較容易出力,或者騎久了比較不易被勞或抽筋?我的意思並非懷疑fitting的重要性,畢竟對於動輒三,四萬,五,六萬,八九萬,甚至十來萬的購車費用來說,只要不到三千元,就能讓使用者了解,或者避免因為設定錯誤所帶來的金錢/生理損失,這個錢絕對值得花只是想了解一下,做完fitting之後,會不會有那種"恍然大悟","如獲知音"的感動啊
giosats2 wrote:第二個網頁,其中又有...(恕刪) 其實對我來說 我沒想那麼多..我做fitting的目的純粹只是要獲得一個正確的量身數值,以及要確定我自己調整的一些設定,是否正確(或者說是和多數人或專家的看法一致)而算出的適合數據,也只是一個算是正確的baseline,畢竟fitting machine不是MRI,無法透視而知你的筋或肌肉的情況,必須從這個基準自己透過微調嘗試來取得自己獨一無二的設定當然在舒迷那邊,因為有模擬車,可以試各種的設定,或是微調,去感覺或從客觀的功率計來看設定是否適合但是時間畢竟有限,更不用說因不同地形而可能要改的部份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舒迷給我的建議值,在模擬車試的結果,的確感覺得到可以讓我的上半身有比較好的伸展,我覺得對我應該是有幫助的,只是目前還沒辦法在路上好好試過,而只做一半的300k,也的確讓我膝蓋、背部、肩膀都沒有什麼問題,大小腿都還有力沒有抽筋症狀。至於會不會有那種"恍然大悟","如獲知音"的感動啊,只能說我目前有在往這個方向靠攏....而也還有一些心得想和舒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