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_side wrote:
請問一下板主
當時有...(恕刪)
您好,我們來研究一下您提出的問題 (請拿出計算機,我們一起來按按看)
我先提出我對這台車的一些了解跟數據,一起集思廣益,看看有沒有更有趣的改法
我的車,原廠出來配的大盤分別是 特製68-52-42T三盤 + 11-34 的登山車飛輪
創造出來的變速範圍是6.18~1.235 (不考慮小輪徑造成的減速比)
=====
發現了嗎? 用了特製加大盤跟大範圍的登山車飛輪也才只有跟現在的變速範圍相仿
用公路車三盤(50-39-30T)跟公路車飛輪 (11-23,11-25 ,12-27 or 11-28)
甚至是登山車的11-34 (11-34就沒有密齒比了, 10速11-28有點疏了)
都變不出夠大的高速齒比(50/11=4.545)
有的只是極輕的低速齒比(30/34=0.88 or 30/27=1.11)
451小輪徑的設定,再加上0.88這種超輕齒比 = 踩空氣 (去借一台T3來踩看看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齒比4.545 再加上451的小輪徑= 沒速度 (去借一台原廠Halfway來踩看看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要把變速範圍加大,尤其是高速...只能把大盤再加大,或是飛輪再縮小(特殊輪組+花鼓可以裝到9T)
大盤加大,中盤要跟著加大,小盤也是要跟著加大,不然後變齒容會嚴重不足 (68~42己經不夠了*註)
大盤加大的意思就是上鍊速度會更慢,前變的齒容也會嚴重不足 (68t己經嚴重不足了)
小盤加大的意思就是意味著要犧牲爬坡性能
換成特製廠編輪+特製飛輪...這就意味著我必需遷就難找又昂貴的特規產品
而且...從9T開始往上排..10速實在排不了多少....
以常見的1,1,1,1,1,2,2,3,3 間距排法的話,飛輪將會是9,10,11,12,13,14,16,18,21,23
30/23=1.3 還是要犧牲爬坡性能 1.23跟1.3在爬坡時是差蠻多的....大概就是龜爬跟定桿的差別...
常見的三大盤各檔齒比差不多就是1.3倍左右
凡舉公路車的 30x1.3=39, 39x1.3=50.7 (30-39-50,齒差20T)
還是登山車的 22x1.3=28.6, 33x1.3=42.9 (22-33-44,齒差22T)
特製的三大盤 42x1.3=54, 52x1.3=67.6 (42-52-68,齒差26T)
雙大盤有不同的考量會有其它配法,例如:
標準盤53/39 (1.36x,齒差14T) 或是 CT盤的50/34 (1.47x,齒差16T)
還是計時盤56/46(1.217x,齒差10T) 或是 加大計時盤58/48 (1.21x,齒差10T)
*註: 登山車長腿後變的齒容是45T,
一個68大盤齒差26T + 登山車飛輪11-34齒差23T = 49T 就超過後變能調節的範圍了
綿密齒比跟大範圍齒比..本來就是不容易兼顧的啊~~~
即使是68大盤配12-27飛輪也只有5.67~1.56的範圍...更慘...速度上不去,爬坡也沒力
我要完美的 貼.地.飛.行!
bigyellow wrote:
真是精彩!
內變速...(恕刪)
我沒辦法全部的東西都弄來試過一次,所以是紙上談兵,
第一次改大盤,就把表列了5組大盤對應出來的數值 (原廠盤/公路車3盤/2盤/計時盤/加大計時盤)
最後決定用計時盤,也剛好找到有一組價格不太貴的CNC計時雙盤
這次改飛輪跟內變,在下手之前,在單車展還跑去Shimano, Sram, Microshift的攤位
跟各公司的技術人員再三確認相容性還有可行性
更是表列了5顆飛輪的各級齒數
Sram 11-28 (9速/10速) Shimano 11-28(9速)/12-27(10速),龍億11-28(9速)
算出內變等效飛輪,等效飛輪齒差,變速比,變速值差....(密密麻麻的印了2張A4)
仔細端詳,沙盤推了又推,兵棋演了又演....
(這些數據現在還存在我的ipod touch裡,隨時可以翻查)
不過,也可能過於專心研究內外變的搭配方式,乎略掉其它改裝方案,
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拿來準備用在下一台車上
這幾天下雨,週末因為私人原因,原定的台中行取消,如果天氣好再去練練爬坡
再來看看是不是派野馬,還是依照原定計畫出yukon
........話說...塔塔加的坡度圖看起來會爬到吐奶.....

我要完美的 貼.地.飛.行!
我想在野馬的設定上應該是最適合了
其實我也有想過用Speed drive
不過範圍也是沒這麼廣啦,僅供參考
Speed Drive =1.65X ,飛輪 12/27
齒片 34T 相當於 54/34 齒比範圍: 4.5~1.25
齒片 38T 相當於 62/38 齒比範圍: 5.16~1.40
齒片 40T 相當於 66/40 齒比範圍: 5.5 ~1.48
好處是操作上簡單多了,沒有前變
整台車看起來很清爽
challenge NME 就是採用這方式
http://www.design8.eu/design/examples/challenge-nme-bike.html
(小弟目前 大盤是 53/39 飛輪 11/34 , 深受齒比不綿密之苦阿)
對了!! 大黃兄,請問P字道時 BARON的配置是??
ching_side wrote:
台製好像是8張多小朋友吧(城市X洲賣的)
如果用Speed Drive + Dual Drive + 10-speed freewheel.....
那就可以不用忍受56T大盤上鍊的龜速了!!
可是..嗯..那個重量...又要多1.6kg

bigyellow wrote:
落差大到找不到合適的齒,也浪費了很多速度.
也同時也是我的感想....
因為住在文山區,三面環山,為了要有低速的扭力,登山車飛輪一直不敢換掉
可是每次爬山,常常都是多一檔重踩,少一檔轉速過高撐不久,
只好用較輕的檔位再加上維持的住的轉速龜上去
所以這次才會想出這種怪招給它來個爆改
我要完美的 貼.地.飛.行!
當有了較寬齒比範圍之後
當切換到輕齒比之後,似乎斜躺車的操控安定性問題浮出檯面
想請教大黃兄,當P字賽切到 30/34後,還可以穩定的操控嗎?
看過大黃兄的走鏈,是 Drop Chain 方式.
低速檔很恐怖吧? 還是經過騎乘經驗的累積後,可以克服的?
之前走鏈有改成 Drop Chain方式,效率提升真的是感覺的出來
但是遇到紅綠燈待轉或是有急轉彎時還是乖乖下來.(轉不過去)
當未改成Drop chain時,低速時也有可能有腳打到前輪的困擾?(大家會發生嗎?)
--------------------------------------------------------------------------------
曾在二子坪見過Death0602的野馬,應該是未改狀態.
也算是重裝上陣(行李架,行李袋等),未改前上巴拉卡應該還算輕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