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Bot Replicator 2X
這是一台純美國製的3D印表機
非常易於操作,本身可以脫機與聯機操作
加熱板與兩個加熱頭都有溫控設計,可以設定溫度
美中不足的是速度慢了,使用1.8度42步進皮帶帶動
各軸是光桿加油銅,使用起來振動大但是這種機器各軸受力小沒啥關係
Z軸的螺桿看斜度不是愛克姆,也不是M牙,是否為英制牙或是雙螺牙消差設計不得而知

今天測了一天,多半達到性能指標
列印的圓誤差在0.2mm以內
直線誤差比較小,考量0.4的噴頭口徑與設計的誤差在10~15條
這都遠遠超過手作品的精度能力
以10萬等級的家用機種來說夠了

幾個使用的心得
密封環境對於熱塑堆疊的機種很重要
不能讓某部份太快冷卻,不然會起翹
機器的承載平板在加熱後會有彎曲,要盡量讓列印物置中
機器的控制板對於圓的解算採取多邊形近似
對於圓的外型比較容易產生問題,但是似乎又與輸入的模型面數有關
實驗中....

未來的改進
能否攔截其輸入至驅動器的信號
將其輸入56步進,以求更快的速度

由於各軸安裝處使用塑料
機器運作時有變形,嘗試製作鋁件替代?
承接平板的支架變形甚大,塑料製品能否換鋁的?
各軸機械原點使用微動開關
能否另接開關配合游標尺自設原點,可於工件上再行加工
因為機器昂貴,多人合資
並不敢冒然施作

MakerBot 3d printer入手

MakerBot 3d printer入手

MakerBot 3d printer入手
文章關鍵字
買一台makerbot原廠機器的錢可以拿去買三台閃鑄雙噴頭的還有剩
makerbot的機器有啥非買不可的理由?
milton wrote:
MakerBot R...(恕刪)


詳細的初步開箱~讚啦~!
期待看到之後的印製品~!

雖然說RP機三軸不受力
但是運作時加速度卻很大,如果用木板機架
我怕三軸垂直都會在運作一陣子後跑掉
還有軟體, MakerBot 的軟體是他們自家開發
與機器的相容性很好
各軸直線滑動軸承閃鑄雖然使用直線軸承
但是直線軸承使用滾珠作點接觸,對於軸承的要求較高
麗水軸承一堆,誰知道用的是什麼
MakerBot使用油銅市面接觸,久了雖然會磨損但是穩定性並不差

一台三倍於閃鑄的機器卻能成功吸引人
我也找不到非買閃鑄的理由
好機器,能不推嗎!
源自布魯克林 血統純正
外殼配色也有一定的美感
簡直就是藝術品!

這機器好用又很耐看
太羨慕了!

milton wrote:
MakerBot R...(恕刪)

想問,為甚麼不買桌上型cnc機?價錢差不多,而且可以研究改進大大的diy cnc機的空間。
CNC的問題很複雜
光是要求接地我就很難滿足
RP比較簡單
CNC我持續在研究,其實很多時間花在找廠商
以後的機台會用鋼板機,30mm的鋼板作底與龍門、橫樑等等
全機為了統一都會用20線軌,1805螺桿
這樣機架的製造費用可以落在3萬內
近日解算軟體又更新了
一個月兩三次更新,每次都有進步
這次更新解決了許多問題
更快的路徑解算,對步進的驅動做了最佳化
減少單獨XY的直線移動改成斜線,晃動立刻減少許多
改變殿層的鋪設方式,以往網狀墊層會有接觸面不滑順的問題
新的改變很多,填充實體的方法也有改變
變得更有效率

很認真的廠家,看到那機身上的美國製造就很爽
因為原廠的料軸太大,裝不下台灣產的abs捲
所以自己印了一個線軸
感覺不壞轉得很順,花了一小時多的時間
這是最粗的精度

目前剛剛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想說閒暇時可以印點小東西自娛(其實主要是寫實模型的零件啦)

在論壇上搜尋了很久相關資訊,老實說非常零散且機種五花八門,當然也有收到一些網友訊息說CNC
的精度和效能會更好,兩者之間的差異和優劣以我這個剛入門的初學者來說真的很難比較

現在我也在看makerbot這一台,主要是因為台灣這邊有商家提供備料和教學服務,也想請教樓主購買
這一台的原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