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創新這幾年在多軸空拍的進步非常快速,
一方面可以說該公司走對路線,
遠遠地把MK與很多在電直領域領先多年的先驅廠商(ex:Align亞拓)逐一殲滅,
一方面取決於他們在客戶端立場,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款多軸空拍機S1000,就可以算做是DJI從S800-->S800 EVO-->S1000,
逐一修正與改良的最新力作。

這次最先引進的五台S1000,有幸先取的其中一台,
與諸位飛友分享。

2/28抵達家門的DJI紙箱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這次購買的是S1000+A2飛控的套裝組合,
看到台灣經銷商竟然把我的A2當磚頭塞在紙箱外側後送貨運,真的是欲哭無淚。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打開後更是傻眼,號稱是精品的柏金版S1000,
內部黑色紙箱,沒有一面是可以見人的,全部傷痕累累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看到底部,就真的不能不生氣了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由於主體S1000黑色紙箱與外部紙箱在尺寸上是極為match的,
很明顯是人為疏忽將內部紙箱拿出後粗魯對待,所造成的傷口。

準備開箱,S1000+A2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內部緩衝紙箱造型也非常前衛,我很喜歡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很慶幸,上層是主機板,內部組件都各就各位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下層是八支馬達,很簡潔的包裝,所有內容物就這兩層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將印刷電路與高亮度LED隱藏至馬達下板,算是S1000相當令人欣賞的巧思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首批全球發貨的300套出現的災情,沒有出現在我的S1000裡
我的八支旋臂卡榫都在4.0mm~4.1mm之間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方便又聰明的置入式電池板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起飛升空後可收縮的腳架與支臂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S1000採用可收縮的主旋臂,就是靠這小小的紅色塑膠旋鈕扣住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腳架的收腳伺服機與下層相機雲台避震結構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主機板下方可以看到簡練的設計與雲台電源供應線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主機板後側可以看到採用Amass為避免高電壓過電造成插頭火花而設計的接頭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專業空拍與休閒空拍中間市場的最進步多軸機架S1000-觔斗雲
我認為這是中國很棒的一間公司,算是中國人的榮耀
也希望台灣可以好好努力,急起直追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題外話,當年鴻海的電子小恐龍研發經費,如果拿來發展多軸空拍與飛控系統
也許現在我們也有一個可以走出國際的產業了

主機板內部留有兩個XT60電源插座,可以直接供電給其他電子儀器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歷經滄桑的A2,打開時都已散落,首飛可千萬不要秀斗了
新世代的A2可以直接與Futaba遙控器對頻
也就是說,你可以省掉安裝一個遙控接收器
與八條以上的伺服機連接線
DJI S1000 半專業領域的八軸空拍機

S1000機子我已經組裝完畢了,發現的一些可以改良與組裝需要注意的點,
接下來,完成拍攝後,再與諸位分享後續心得。
哇.... 口水流滿地了....

期待首飛, 沒有掛單眼雲台嗎?
我也看到板主在5imx的開箱文,精密高端的產品是應該妥善運送,最近自己畫了台大六軸,等機架CNC好了我也在考慮A2飛控,不知板主飛控使用心得可以分享一下嗎
我組機速度相當慢,還有些配置沒有完成,
所以首飛還要再等等,但是中國有很多玩家已經開始試飛,
也有許多影片分享,有興趣的話可以去5iMX研究看看。

這台機子預計搭配LightBridge,因為雲台與LightBridge將有HDMI線連結,
作為視頻與訊號傳輸,這樣將造成雲台無法自由360旋轉,會造成纏繞。
因此針對雲台部分DJI將會提出修正版本,預計等雲台修正後再直上。
A2 + S1000 + 雲台 + lightbridge + 紅圈無敵山 = 40萬...
飛起來壓力很大...

話說如果foxconn要進軍這個領域 Dji應該會被打趴... 還好郭董喜歡搞大飛機,對這個半玩具性質的產業沒興趣
您是在考慮悟空與A2嗎?若是,就直上A2就對了。
大概分析一下,前後代的不同

可以與Futaba直連-->無價
擁有更大的GPS天線、羅盤模組-->無價
可以提供跟Mac電腦連線的調參軟體-->無價
無需升級金屬版IMU防呆-->7600元
原配即具有藍牙配件-->2500元
更快更進化的演算-->無價
全金屬外殼-->視覺加分

兩者差價已經不大,如果搭配S1000購買,
A2只需多加不到2萬塊,所以真的直接可以買A2。
哈哈,郭董野心沒那麼小,他應該想垮足去電動車市場,話說板主還真相信DJI,我是看5imx蠻多人的機子投奔自由,加上自己動作慢,機架才沒搞好,所以飛控還沒買,不過S1000 八軸續航力10多分鐘對我來說是不夠的,所以才選擇四軸和八軸之間,再用低kv值的電機配大槳也可以達到高載重
哇~實在太專業了,自己設計機架。

我個人對於DJI的產品算是相當有信心的,
如果本身的專業度足夠,組裝起來的穩定性與可靠度都相當高,
叛逃的case多半出現在個案的問題,或是電源供電與訊號干擾上居多。

以同樣載重與電池配置,八軸的S1000竟然可以勝出六軸的S800 EVO,
所以,如果多軸的耗電量,在這裡可以發現並不一定成正比,
不過8軸穩定與可靠度,卻是一定比6軸要高一些的。

祝你機架儘快完成~
以前都是玩電直,所以剛要入門多軸還在慢慢摸索,高單價的S1000有想過但是下不了手,那怕自已是新手變成下一台飛走的例子~~會考慮A2飛控也是相信它的可靠度,會自已設計機架也是自己興趣,但設計上還是差S1000很大截,待機架完成再PO上來分享...
期待看到你設計的機架首航,如果拍攝上沒有高度需求,
Naza-V2其實也已經算是相當穩定與成熟的產品了,
可以考慮裝Naza,只要A2的1/4價格。
我相信可以勝任你設計的這款機架任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