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募集,可同時跑四驅車平面軌道+3D軌道的六代車規格出現了

因原文部分內容誤觸板規,重新整理發文如下
感謝大家給予意見,每一個意見對我而言都是很寶貴的

小時候是否曾因為四驅車而著迷?
在不斷的追求速度的競技中曾有過一段美好的回憶時光?

有沒有想過軌道車還可以怎樣的提升進化!?
這是偶然間的一個靈感,假如軌道是圓的話會有甚麼變化呢?
車子在裡面不再是正的,有可能倒著跑,也有可能側著跑...
重點是,管子如果是直立的有沒有能力跑上去?

因著之前機構工程師累積的經驗,我決定把這想法付諸實現開發看看..
於是以著四驅車為藍圖的第一代就出現了.
夥伴募集,可同時跑四驅車平面軌道+3D軌道的六代車規格出現了

但試跑卻失敗了,管子放平面時可以跑很快,一但立直就出力不夠.且抓不住管壁..
而且管子也非常巨大,直徑有8公分多..
於是,第二代.第三代,一直到第四代
夥伴募集,可同時跑四驅車平面軌道+3D軌道的六代車規格出現了

我才找到方法克服地心引力,讓車子在固定半徑的管子內往上跑.
之後,根據前四代的經驗,終於把第五代的車子開發出來

夥伴募集,可同時跑四驅車平面軌道+3D軌道的六代車規格出現了
夥伴募集,可同時跑四驅車平面軌道+3D軌道的六代車規格出現了

夥伴募集,可同時跑四驅車平面軌道+3D軌道的六代車規格出現了
夥伴募集,可同時跑四驅車平面軌道+3D軌道的六代車規格出現了
而管子也縮小到可以手持的尺寸
夥伴募集,可同時跑四驅車平面軌道+3D軌道的六代車規格出現了

開發出來的管子效果比預想中好..
有一定的挾持力,也能按照所想的角度調整..
所以軌道的架設從平面可以延展成立體..
我們也第一次嘗試把軌道從一樓架至二樓 (問為何不架高一點?在高就太高了,怕怕..)
夥伴募集,可同時跑四驅車平面軌道+3D軌道的六代車規格出現了

我把這軌道車命名為空中提升軌道車並申請專利
不過,因為這軌道車發明如果要量產開模需要一百多萬...
我有能力開發,但市場跟行銷並不是我所了解的..
之前,都是自己關起門來在車庫研發,雖然到現階段似乎有一個成果了.
但沒有經過市場的驗證,一百多萬時在沒這能力也花不下去..所以在這尋求大家的意見

以下是之前給的意見跟回應


布丁伯爵 wrote:
小弟認為四驅車是因為可以自己改裝,和別人比賽(看別人飛出軌道也是一種樂趣笑),還有因為爆走兄弟那些不同造型的車子,所以才會那麼受歡迎,這個產品有上述那些特色嗎?

回應 :

感謝您的意見,這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是參考四驅車的模式,所以產品設計不是整台車賣,而是以模型車自行組裝的方式.
所以再做樣品機的時候,也有很多零件是直接拿四驅車的零件來套用(因為自己訂做的話不曉得找誰訂,也是因為這樣零件比較沒問題),所以如果有玩過四驅車的人應該會有些熟悉。 至於不同的改裝零件可能確定有市場開模之後會再慢慢開發,甚至熟悉四驅車的人會先有很多改版也說不定.
外觀的部分是用可換外殼的設計,日後會再設計新外觀,不過四驅車是因為有動畫讓角色融入,這部分就等待有緣人式開發



LDingS wrote:
只能一台車玩這樣有什麼好玩的
另外速度感實在不夠

回應:
因為預算有限 所以只做一台機身,兩個外殼,所以沒法自己跟自己比賽
不過我有做第四代跟第五代的競賽 五代速度明顯趕過四代
最後四代被五代推著跑

samHS wrote:


車子造型不好看

因為要爬圓形軌道所做的上輪影響整體外觀不夠好看

再來就是車子速度感不夠, 缺少比賽的吸引力

軌道車在目前來說很難吸引小朋友們, 以前玩軌道車的年紀應該都去玩網路遊戲及手機APP了

以上

回應:

感謝您的意見,明確指出這個點.這產品在設計時因為考量在設計時因為要考量功能,所以外觀上一開始確實沒有多設想。外觀的造型是產品確認功能後才設計上去的。所以才會有上輪的存在。有考量過怎麼樣取消上輪或者造型更像車子。不過那就需要重做樣品機來確認功能
速度的部分因為要將馬達的出力用做克服地心引力,所以速度上沒法跟四驅車比(四驅車是1:4或1:5齒輪轉速比)。這一點是確定的。不過目前所用的齒輪比是1:18,應該可以在縮小不過這部分跟齒輪廠問過因為是訂做,開模費用一組要十多萬,若是金屬車製,又太硬無法裝上馬達.所以這部分未來有機會換齒輪加速,但考量費用問題只好暫時打住。


其實目前這產品之前都是我自己閉門造車,自認為成熟了才拿出來,不過我不懂市場也不懂行銷,一問開模要一百多萬,只好先打住,感謝大家給這些意見,給我改善方向.


danielhsu0520 wrote:
因原文部分內容誤觸板...(恕刪)


有沒有實際動作的影片阿
想看看怎麼動作
怎麼,怎麼 怎麼笑,怎麼哭 怎麼玩樂,怎麼工作 怎麼做自己,怎麼度日子 怎麼生老病死,怎麼喜怒哀樂            2008.10.01
頭又呆又大 wrote:
有沒有實際動作的影片...(恕刪)


抱歉,因為板規限制不能把影片連結帶進來..
網路上找空中提升軌道車的影片應該就是了
目前只有一台,所以影片都是我製作的...
LDingS wrote:
只能一台車玩這樣有什麼好玩的
另外速度感實在不夠

我覺得LDingS說的是,只有一根管子,
一次只能放一台車,所以感覺不到速度感~
如果能像傳統四駟車一樣,一次有2台3台一起「競賽」,這樣才能有樂趣吧~
您可以思考一下,同時架個3管軌道,要如何「競賽」,
如何在競賽的過程,得到更多的「樂趣」?

如果只是從一根管子的這頭,跑到另一頭,時間愈花愈短,
我個人覺得,去看歐洲的粒子碰撞機的近光速還比較剌激喲~


另,管子愈長,你的車子速度會愈慢,
管子不是真空,有風阻的,
管子長,車子要往前推的空氣愈多,
前進時,後面要吸進來的空氣也很多,
除非車子小到可以無視這一點~
1.以前的軌道車停下來都是用手去接
這種結構下...如果要讓車停下來...要怎麼接???
2.這台車對應不同種類的電池(例如:鹼性、充電)的時候,可以玩多久???
3.這台車能否跑螺旋型彎道???

以上是小弟的疑惑

danielhsu0520 wrote:
因原文部分內容誤觸板...(恕刪)


這個真有意思...
如果有一段"中斷跑道",車子騰空後要再進入隧道,這樣就更刺激了...
* 簽名長度為英文字母100個(中文50個字)以內

ugasd_ian wrote:
我覺得LDingS說的是,只有一根管子,
一次只能放一台車,所以感覺不到速度感~
如果能像傳統四駟車一樣,一次有2台3台一起「競賽」,這樣才能有樂趣吧~
您可以思考一下,同時架個3管軌道,要如何「競賽」,
如何在競賽的過程,得到更多的「樂趣」?
另,管子愈長,你的車子速度會愈慢,
管子不是真空,有風阻的,
管子長,車子要往前推的空氣愈多,
前進時,後面要吸進來的空氣也很多,
除非車子小到可以無視這一點~


感謝ugasd_ian幫忙釐清...
這部分因為一開始就以四驅車為參考對象...
想說順著前人的路走總不會錯..這部份其實是有設計進去的請參考下圖



轉接套管的部份另外有設計了一個固定環,兩兩之間可以組裝在一起
另外固定環本身還可拿來當大型軌道的固定結構..
下圖是我在開發第四代時組起來的示範軌道,可以看到軌道是透過一些支條支撐讓它立在空中

這部份其實比四驅車進步很多,第一個就是擴充性的問題,只要固定環夠多空間夠大,要架幾台同時跑也沒問題.
第二個當然就是費用少很多,因為再怎樣特殊軌道都不脫圓管,直管,彎館,加上固定環跟固定支條就解決了.
所以擴充性可以說是很大.
不過為何現在不推,因為第四代時管子彎曲半徑太大太重,沒有固定環跟固定支條根本只能在地上玩,
第五代時,因為轉接套管有了相當的固定挾持力.所以之前的固定環跟支條的設計就沒有繼續開發.
一個是不確定市場,一個是一開始就把這些都推出來,大概還沒買回去就覺得很笨重.
加上,老婆大人非常強調親子同樂跟教育意涵,所以把原本未競賽所設計的一些想法只好暫時先擺一邊...
如果單一台都沒人買,競賽部分怎麼比的起來,另外就是固定環是位四代設計的,五代如果真有商機,
之後會在重新設計再推出..

競賽的部份其實自己在設計時想的蠻多的,不過都再腦海裡,比如如果是軌道的鋪設仰角不超過30度,或者可以比照四驅車將齒輪改成1:6並將彈簧調鬆..車子可以跑飛快,但爬坡力不足,
也可以舉辦負重賽,在後面加掛負重看誰的車能扛最重...
又或者可以有技術軌,如管徑變大又變小,用工程用的軟管(內部有相金屬絲)取代現在的硬管
在設計時,車子最常碰到兩個狀況,一個是卡死,一個是打滑..雖然不會飛車,不過要順利跑完所有軌道真有些難度..

考量到田宮有八種馬達可以更替,所以在設計時稍微保守一些(也是沒那麼多經費各種狀況都做樣品)
目前直管往上跑的速度跟往下速度幾乎一樣,顯示車子其實還有很大的餘力(如果力量不足上坡應該會比下波曼很多) 不過田宮的車不也都是買回去後自行改裝..

感謝您提到風阻這一點,其實蠻驚訝的,已經有人想到這上面
這是一個好課題,或者可以研究怎樣降低風阻,應該對速度也有幫助


從側視圖跟前視圖 其實是有一些空間讓空氣流過...
不過真正影響有多大,需要實驗看才知道...
目前感覺上會管子接多長影響似乎不是那麼明顯.
璇冰幻天 wrote:
1.以前的軌道車停下...(恕刪)

感謝璇冰幻天跟vida的意見
這邊一並回應摟..

1.車子的設計是用管子的半徑當開關,所以車子一進到管子裏面就啟動開始跑摟,
想當然,如果跑出了軌道,因為沒有管子壓迫了,車子自動會停下摟
(這部分可是花了很久時間才設計出來)
所以管子不一定要封閉起來才能玩,這邊進那邊出也可以,甚至從書房帶一個短信到
客廳也行,看每個人怎麼設定軌道摟.
2.這台車因為空間限制,第一代原本是用兩顆三號電池,第二三代嘗試鈕扣電池.
到第四代才找到尺寸跟電壓可用的電池.用的是叫CR2的專用電池,
市面上目前只有找到panasonic有出一次性的電池,好像之前都適用在拍立得相機上.
一顆市面上要110,所以建議是直接用充電電池.
充電電池目前測充滿電的充電電池可以跑約16分鐘,到12分鐘時開始有爬坡吃力的現象
(PS.當然是用我目前惟一一台樣品機測的,所以樣本數可能沒法很多)
3.螺旋軌道當然可以.請見照片..不過彎管數有點少就是,多的話可以一直爬都沒問題.





4.vida講到我一直想拍的戲碼了,就是去買一個大喇叭(職棒喊加油那種)來裁,然後軌道從
空中截斷車子會再空中飛出一個漂亮的拋物線進到喇叭,然後又被啟動再跑一圈..
恩,如果這車子有機會開模量產的話,我一定會拍一段這個劇本的,理論上這是可行的,
不過要有摔車的準備.目前因為這寶貴的一台要價不斐,又僅只一台,只好現在先用想像的摟

danielhsu0520 wrote:
因原文部分內容誤觸板...(恕刪)


建議趕緊先花筆錢找專利律師申請專利,保障權益先................

誠心建議!! 別延誤了~

ncvt620202 wrote:
建議趕緊先花筆錢找專...(恕刪)


還不知道有沒市場就去申請專利?
申請到專利後呢?打算拿幾億出來推廣開發市場?
好久沒有人把牛皮吹的這樣清新脫俗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