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art Tank是挺有來頭的, M3/M5輕戰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製造數量最多的輕戰車,整體的生產數量超過25,000台,中華民國陸軍也有,並參與金門戰役,號稱「金門之熊」M5A1,陳列於古寧頭戰史館。對這部戰車的外型很喜歡,輕巧又很威猛,不過做下去才發現不簡單,盡管沒有內購的部分,但是細節不少,特別是加上車體鉚釘之後,真是感覺百分百!完成的作品是 LxWxH= 90x44x50mm3製作過程請到小弟的BLOG看看 !-=< THE END >=-
silvankhan wrote:...(恕刪) 這輛M3A1 Stuart III隸屬美國陸軍第一裝甲師第一裝甲團一營C連三排。在盟軍登陸北非的火炬作戰(Operation Torch)中,於1942年12月2日於突尼西亞遭德軍俘獲。實車TIGER字樣與車體左前側C連標誌尺寸較模型呈現者小,而美軍戰鬥部隊也僅在此時期的北非戰場才使用黃星識別標誌。黃星前臂的紅線數目代表連編號,車側的大幅四十八星美國國旗意在使維琪法國(État français)軍隊能據以辨識避免射擊。為在補給難覓的沙漠地區作戰,車側加裝廿七加侖圓柱形燃油桶兩支以倍增續航距離,緊急時可由乘員在車內切離拋棄。美國肯塔基州諾克斯堡(Fort Knox)喬治巴頓將軍博物館以及2013-2016年間營運的法國諾曼第戰車博物館,皆曾有M3 Hybrid或M3A1戰車作此塗裝。
silvankhan wrote:特別是加上車體鉚釘之後,真是感覺百分百!...(恕刪) • 模型呈現的砲盾與實車有差異。• 鉚接裝甲承受命中彈時,鉚釘可能震脫貫入車內殺傷乘員。因而M3及M3A1自1942年中之後即由鉚接車體改為銲接車體。具銲接車體者包括M3最終量產型(M3 Hybrid後期型)及M3A1中後期量產型。此輛1942年底火炬行動實車車體為半銲接型式,車側並無鉚釘。故WAK紙模車體應屬於M3或M3A1早期量產型,而後者大部份用以軍援蘇聯。• 具有鉚接車體的M3 Hybrid與M3A1早期型砲塔外觀一致,但僅M3A1具砲塔吊籃及液壓轉動系統。• 車體兩舷固定機槍自M3後期型與M3A1早期型起皆廢棄不用,機槍孔封板;後期則取消機槍孔。有趣的是此輛M3A1實車仍具舷側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