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享】西德空軍F-104G星式戰鬥機CCV技術驗證機


長谷川 1/48的限量版
多了樹脂改套:前翼的垂直尾翼、機砲封蓋、機背凸出物與尾部配重艙
與鉛錫合金改套:測試用空速管、牛角狀感測器
以及一小部分塑膠射出零件:主要是再提供一份水平尾翼
兩處地方我自己追加:一處是鼻錐下方四根三角形突起物、另一處是背脊後段一片白色天線,模型內沒有這兩部分零件
另外,一時不察,發動機噴嘴用錯零件,因為已經黏死,只好將錯就錯
去年年底開始動工,搞到前幾天才完工


梅塞施密特-伯爾科-布洛姆(MBB)為德國聯邦國防部開發了這種CCV(隨控外形載具)飛機概念。其目的是開發和測試四餘度電子信號飛行控制系統,以及對高不穩定飛機進行飛行測試,換句話說,飛機具有“人工”穩定性,即通過技術控制方法產生的穩定性。


F-104G具有高度先天縱向靜態穩定性,並且要使整個壓力中心移到重心之前,按計劃的20%平均空氣動力弦長移動,既需要可拋棄的尾部壓載物,也需要使用前置小翼。數位線傳飛行控制系統可以人為恢復穩定性。三重備援、自我監控制動器控制液壓執行器。 國防部提供了荷蘭福克公司(Fokker)製造的洛克希德F-104G星際戰鬥機(c/n 8100),序號23 + 91(後來重新編號為98 + 36),並進行了階段性修改。


首次試飛是在基本而穩定的F-104G外型下進行的,以校準空氣動力學感應器。接下來,添加了1,323磅(600公斤)的後壓載物,以將重心的往後移向空氣動力學中心。然後卸下後部的壓載物,並用前機身中的529磅(240公斤)壓載物取代,並在前機身單元中添加額外的燃料。


在1980年,增加了完整的F-104前翼段,藉以將空氣動力學中心向前移動到重心,機身上的凸起部分容納了致動器。在這些情況下,飛機可以手動飛行。 不穩定的測試開始於在裝有前翼的飛機上安裝882磅(400公斤)的壓艙物,將重心移至空氣動力學中心的平均空氣動力弦長的10%處。通過拋棄鉛粒艉部壓艙物,可以重新穩定這種情況。通過添加全部1,455磅(660公斤)後部壓載物,然後重新計劃燃料使用量,可以達到高度不穩定的配置。



燃料被保存在翼端油箱中,以補充前方和主燃料室,以進行緊急重新穩定。 在1977年12月至1981年12月之間,MBB完成了超過120架次飛行。測試覆蓋了整個飛行包絡線。包含超音速 ,以中性、不穩定和高度不穩定的配置下。 MBB研究表明,人為的縱向和方向穩定性將使總阻力減少20%至30%,同時又增加總升力,相對於穩定的設計,戰鬥機起飛重量減輕了15%。


主動飛行控制的其他優點包括:直接舉升和側向力控制,以提高武器遞送的準確性;抑制顫動以消除飛行包絡限制;陣風衰減,使乘員更舒適;以及陣風和機動負載控制,以延長機體壽命。該計畫的測試結果已用於日後成為颱風的歐洲戰鬥機的概念和開發。


1984年計畫完成結束後,這架唯一的F-104G CCV驗證機就存放在德國柯布倫茲的國防工程樣本科技蒐藏中心(Wehrtechnische Studiensammlung Koblenz)陳展。







版大的作品真的是神作、
而且解說的很詳細!
這造型的 F- 104
真的是奇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