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b wrote:
這是指一隻槳的長度通常200級獎加上懸翼頭主槳旋轉直徑約45cm(恕刪)


不好意思,小弟是電直菜鳥...只玩過小三動...已經爬了N天的文在尋找四動電直

大家說的很清楚,可是我看得霧煞煞........
電直跟油機的級數算法不一樣嗎?
槳跟懸翼頭主槳也不一樣?
superhsb wrote:
不好意思,小弟是電直...(恕刪)


您好,既然您是新手,那就由我這筆新手好一點點的初心者來為您說明好了,看您的文說您玩過小三動,這樣的話不知您對其飛行原理是否有些許的了解,因為要玩直升機,稍微了解一下其飛行原理,對將來的操控會有不小的幫助(當然不必了解到陀螺儀裡面構造這樣的艱深理論啦),這樣之後您在找台小型四動直升機來飛會比較有成就感,以四動直升機來說,大略分為單槳(CB-100)、雙槳(Lame-2)、平衡翼型(4#6)與重錘型(CB-100),以上都以華科爾的室內小型機為例(Lama-3是例外,他是雙槳平衡翼重錘混合型,且屬於200級以上,400以下的戶外機),若以操控難易度來分的話(由易到難):雙槳重錘=>單槳重錘=>單槳平衡翼,因此您若是沒玩過四動直升機的話,建議從雙槳重錘四動開始玩,再慢慢進級到單槳重錘,最後在單槳平衡翼,這樣摔機的次數就會少很多,成就感也較大。

至於電直與油直的分類,基本上是不太一樣的,因為早期並沒有電直這東西(若有錯請更正),因直升機所需動力較一般定翼機大,因此早期的動力來源都是引擎,因此油直的分類是用搭載的引擎排氣量來分類,而隨著時代進步,馬達的岀力越來越高,幾乎可以取代一些較舊款的引擎,再配合越來越進步的鋰聚合電池,兩者加起來有體積小、重量輕的優點,因此後來出現越來越多以電力為動力的直升機,但是以電力為動力的直升機就無法以排氣量來分類了,因此便將電直的分類改用直升機的大小來區分,那直升機的尺寸,測量最方便的就是槳的長度,因此演變到後面便以直升機槳的長度來做為電直大小的分類了,而不管電直或是油直,基本上槳與旋翼頭的結構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動力來源爾以,不知這樣說明您接受嗎?

感謝tn00626506大精闢的解說
第一段部份的內容01實在多到不行,不過很亂
經過您的整理分析,清楚多了!
第二段部分是小弟找不到的部分,感謝萬分。

爬了這麼多文章之後
有前輩說雙槳四動跟單槳四動飛起來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單槳重鎚又比單槳平衡翼穩
而且小弟實在是愛死單槳的結構跟造型了
所以想直接入手cb100
如果玩不起來還可以擺好看(昨天是這麼想)
不過今天爬著爬,看到很多大大的四動跟六動機都體無完膚
暫時打消這念頭

又看到華科爾四月要出新機?是四動嗎?
我看這段時間我還是在01爬啊爬
四月底有朋友要到左岸再考慮請他帶我想要的回來好了
雖然也有看到教學如何在掏x網買東西
好懶得去弄...
網路資訊實在多到可怕...
一不小心爬啊爬就會爬到別的地方去,然後小朋友又要哭哭了

再次感謝
superhsb wrote:
一不小心爬啊爬就會爬到別的地方去,然後小朋友又要哭哭了


慾望是永無止境的, 小朋友不哭靈魂是會哭的, 買吧~~~~



單槳四動也沒啥好怕的, 就像學腳踏車一樣, 多摔幾次就會啦

怕摔爛的可以先選mSR或solo pro系列, 玩直昇機別忘了買模擬器, 剛開始不妨裝訓練架, 比較安心
小弟我的CB100只換過一支主槳和一片尾槳, 頭罩和腳架輕微受損, 尾電線重焊過, 目前CB100快樂服役中

1.要不是買mSR或solo pro, 模擬器一定要玩玩, 真的很好玩
2.訓練架雖然我只用了兩三天, 但仍然覺得這項投資很值得
3.千萬不要以為買了室內直昇機就在客廳學, 除非你家真的很大
學習空間要由大到小, 損傷才會小

模法師 wrote:
1.要不是買mSR或solo pro, 模擬器一定要玩玩, 真的很好玩
2.訓練架雖然我只用了兩三天, 但仍然覺得這項投資很值得
3.千萬不要以為買了室內直昇機就在客廳學, 除非你家真的很大
學習空間要由大到小, 損傷才會小


想再請教前輩們,CB100、pro系列跟mSR的任何優缺點
mSR台灣買得到了嗎?
mSR是平衡翼機種,是不是如網上大家說的比較難駕馭?
現行的發射機是依廠牌分嗎?彼此可以通用嗎?
還有模擬器的問題,G幾點幾是什麼?版本嗎?
最後...想再請問"混控"是什麼?

華科爾的機種跟討論區能見度好像比較多也廣
是不是乾脆入手華科爾機種,再搭上高階一點的發射器
這樣以後真的要再玩上去,華科爾的機種選擇也比較多
而且不用再買發射機

小弟已經爬文爬到頭昏眼花了,整理下來大概有以上的問題不瞭
問題真的有點多,真是不好意思
懇請前輩不吝賜教
話說 我上次在三重夜市無意間讓一個老闆把他的mSR 拿出來...
他說目前台灣只有兩家代理.其中一家是他...可以去找看看
superhsb wrote:
想再請教前輩們,CB100、pro系列跟mSR的任何優缺點

superhsb wrote:
mSR是平衡翼機種,是不是如網上大家說的比較難駕馭?

你說的PRO是指SOSL PRO嗎?若是的話:
CB-100 & SOLO PRO是屬於單槳重錘型,是合於一開始接觸單槳機種的玩家,由於重錘型有自動回正的特性,也就是說當你的操作桿放開回至中立位置時,槳面會因重捶旋轉慣性,也被帶回中立的平面,因此機身也跟著回正,但是動作靈敏度就會因其重捶慣性而降低不少,而msr則是單槳平衡翼型,平衡翼沒有自動回正的特性,但是卻有比重捶優秀的靈敏度,因此中大型機種都是採用平衡翼型,於戶外抗風時,能有較快的反應。
但是msr雖然是平衡翼機種,但是其混控功能做得較CB-100好,因此有玩家說msr反而變得很好操控,但是小弟沒有實際玩過msr,所以我也不知道實際操作起來的難易度。
superhsb wrote:
現行的發射機是依廠牌分嗎?彼此可以通用嗎?

superhsb wrote:
華科爾的機種跟討論區能見度好像比較多也廣
是不是乾脆入手華科爾機種,再搭上高階一點的發射器
這樣以後真的要再玩上去,華科爾的機種選擇也比較多
而且不用再買發射機?

現行的發射機,有分為較早期的FM電波與2.4GHz兩種,各有其優缺點,而各廠牌間也不相通,因此用哪家的發射機,未來添購新機時,就要用哪家的接收機,但有些廠牌有副廠的接收機,也可以通用,例如JR的發射機就有分為DSM2與DSMJ兩種兩者也不通用,但是在台灣DSM2為主流,DSMJ是屬於日本國內通用,而DSM2就有副廠接收機可用了。
而如您所說,若您使用華科爾的發射機,則接收機就要用華科爾的接收機了。
superhsb wrote:
還有模擬器的問題,G幾點幾是什麼?版本嗎?

模擬器的話,有多種版本,您說的G3.5或G4.5後方的數字就是版本號,這是其中一種模擬器,其他的還有FMS與XTR等。
superhsb wrote:
最後...想再請問"混控"是什麼?

混控:依字面翻就是混和控制,用實際例子來說,當你搖桿打右副翼時,在CB-100時只有左邊的伺服器往上推,但是因為CB-100的副翼伺服器位置為左邊偏後方,因此你打右副翼時,機身除了往右外,也會些許往前飄,這是因為CB-100沒有混控功能。然而在有混控功能的機器上時,你打右副翼的話,左邊伺服器會往上推,右邊伺服器會往下拉,如此便使的機身是往正右方傾,這種使用者一個動作,但是會彈動兩個伺服器動作的功能,就是混控。

mikel wrote:
話說 我上次在三重夜市無意間讓一個老闆把他的mSR 拿出來...
他說目前台灣只有兩家代理.其中一家是他...可以去找看看

而msr目前台灣似乎尚未正式發售,但是台灣不二屋好像有拿到授權,但正式發售日我就不確定了,目前市面上的msr都是平行輸入的貨品,網路上或是少許店家買的到,但是售價就#(*@)($了......
tn00626506 wrote:
現行的發射機,有分為較早期的FM電波與2.4GHz兩種,各有其優缺點,而各廠牌間也不相通...(恕刪)


各廠牌2.4G的接收器不相容,但是FM接收器和AM接收器卻是相容的,只要頻率相同,都可以操控。但需注意接收器和伺服器能否相容,不過大部分的情況只要更換一下伺服器上的接線順序即可。
chlorite wrote:
各廠牌2.4G的接收...(恕刪)


阿...謝謝補漏指正,這部分沒注意到。
chcujan wrote:
以前會使用馬達的級數來分級...
......
最簡單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就是使用槳的長度來區別級數......(恕刪)


在鋰電池還沒流行的年代,還有一種分類方法是以所使用電池的顆數來分的(主要是指Sub-C規格的鎳鎘/鎳氫電池),如Mikado的Logo 10/Logo20/Logo 30,Ikarus的Eco8/Eco16及Quick的EP-8/EP-10/EP-16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