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19日,自由法國流亡政府領袖戴高樂准將派遣特使向史達林提議以法籍志願飛行員及地勤人員組建一支戰鬥機部隊參與東線戰事,獲史達林首肯。同年9月1日自由法國第三驅逐機大隊(Groupe de Chasse 3)以14名飛行員及58名地勤人員於黎巴嫩里亞格(Riyaq)成軍,下轄三支中隊。隊名隨後附加諾曼第而成為諾曼第第三驅逐機大隊(Groupe de Chasse Normandie n° III)。之後取道伊朗及伊拉克,在1942年11月28日進駐莫斯科東北方三百公里的伊萬諾沃(Ivanovo)以Yak-1及Yak-7進行訓練,1943年3月22日配屬蘇聯第一航空軍第303戰鬥航空師進行前線部署,4月5日由Albert Preziosi及Albert Durand協力締造首次擊落敵機戰果。該大隊於七月投入庫斯克之役,九月換裝Yak-9T。諾曼第驅逐機大隊在1943年間即宣稱擊落77架德機、可能擊落九架、擊損16架,自身損失25架。
北非戰事結束後,眾多法籍飛行員得以抽調至東線戰場,因此1944年2月7日該大隊擴編為諾曼第戰鬥航空團(Régiment de Chasse Normandie),下轄四支中隊。為表彰該團在1944年七月中旬立陶宛維爾紐斯(Vilnius)侵攻作戰中的卓越表現,史達林在7月21日授予其「尼曼」(Niémen)稱號(尼曼河為立陶宛南境主要河川),因而成為諾曼第-尼曼戰鬥航空團(Régiment de Chasse Normandie-Niémen),同時換裝Yak-3。十月於蘇聯侵攻東普魯士的戰役中,該團宣稱擊落41架德機且單日擊落29架,自身無損失。至1944年底已取得累計201架戰果。
截至1945年五月歐洲戰事結束時,諾曼第-尼曼戰鬥航空團在5240次戰鬥任務及869場空戰中,累計擊落273架德機、可能擊落37架、擊損47架,而自身損失87架及48名飛行員。以此輝煌戰果,該團卅名空戰王牌飛行員中就有Marcel Albert、Marcel Lefèvre、Jacques André、Roland de La Poype等四名獲頒「蘇聯英雄」金星勳章。
諾曼第-尼曼戰鬥航空團的Yak-3沿用第303戰鬥航空師的白色閃電箭頭識別標誌,部份在垂直尾翼塗繪自由法國使用的洛林十字(Croix de Lorraine)。此十字為洛林省的徽誌。洛林省部份地域因1871年普法戰爭後與亞爾薩斯省一同割讓予普魯士,因此其徽誌成為凝聚法國人奪回領地決心的象徵。
諾曼第-尼曼戰鬥航空團在二次大戰結束後返國,繼續參與法國的數場殖民地戰爭。其直系後裔Régiment de Chasse 2/30 Normandie-Niémen仍為法國空軍的現役戰鬥機部隊。該團團徽亦在諾曼第省的雙臥獅徽誌下附加白色閃電箭頭以示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