槳要用數位秤測量,平衡器的誤差非常大!飛行出現的旋翼頭震動,就是兩隻槳的重量差異,高速時產生不同的離心力,再加上螺距之後造成,那怕只是1公克的差異都會被放大。抓出重心後,重量誤差配平膠帶,就是貼在重量較輕的那隻槳重心記號上面。從450電直的325mm槳,到F3C專業競技機用的680mm~700mm槳都是如此處理。僅此分享~
bm2fhc wrote:槳要用數位秤測量,平衡器的誤差非常大...(恕刪) 雖然我兩種方法都用過,也同意用數位秤來平衡是比較容易的,但從未仔細想過兩者間的誤差是否有所差別。bm2fhc大的這句話讓我起了比較這兩種方法的念頭。先來看平衡器,現在好一點的平衡器都有裝滾珠軸承,理論上,若將槳的重心位置調整到一樣(做完動平衡),只要兩隻槳的重量差所形成的力矩,大過滾珠軸承的最大靜摩擦力矩,那平衡器就可以量測出來。我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滾珠軸承靜摩擦力矩的公式如下:Mr = F . f . (d/2)其中,Mr為摩擦力矩,F為軸承負載(在此可以視為一對槳的重量),f為軸承摩擦係數(一般滾珠軸承為0.0015),d是滾珠軸承的內孔直徑。以我現有的平衡器及600mm玻璃纖維槳為例,平衡器的軸承內徑為3mm,槳一對重量為246g,代入公式即為:Mr=246g*0.0015*(3mm/2)=0.5535 g-mm表示兩隻槳要產生大於0.5535 g-mm的力矩差才能使平衡器偏轉,再假設槳的重心剛好是一半,也就是300mm,那麼只要有0.00185g(0.5535/300)的重量差就能使平衡器偏轉。雖然靜摩擦係數會大於動摩擦係數,但差距不會太大,顯示平衡器如果使用得當的話,至少可以量測出0.005克左右的重量差。再來看數位天平,現在一般有在量產的數位天平,如果要秤100克左右的重量,可以量測到0.00001克的重量差,但這種天平一台要台幣五、六十萬。若要有跟平衡器相當的解析能力,也得花幾萬元。所以,小弟的結論是,平衡器的誤差與一般的數位秤相當,但前提是平衡器要在完全無風的環境中操作。使用上也比較麻煩,但luzibin大已經寫了相當詳盡的說明,照著做就可以把槳平衡得很精確了。
感謝chlorite兄學理印證!我用的平衡器,他用的是磁浮方式,應該比軸承的靜摩擦力還要小。我有的經驗是,400級以上的直昇機主旋翼,一定要用平衡器做動靜平衡,除非第一次飛,就沒有雙槳問題,但只要有撞到,因為主軸與橫軸有可能會歪,這時平衡就一定要做,手上CB180Q、UFLY都有微小震動,旋翼做過動靜平衡了,還是找不出震動源頭,也沒雙槳,又因為小直昇機一堆轉動的東西,想要他完全無震動,看來很難啊,尤其馬達、大齒盤、尾傳動軸、尾旋翼等,到處都是轉動的零件,加上旋翼轉速很快,很難判斷是主旋翼、動力、傳動,還是尾翼的問題。
剛剛又拜讀了一次luzibin大的大作,總算了解為何bm2fhc大會說平衡器的誤差很大。別誤會,不是luzibin大的方法有問題,而是平衡器的設計有問題。請各位回到本主題的第一篇,仔細看看開頭的前三張圖片,也就是luzibin大從網路上找到的三種平衡器,再跟luzibin大自己用的平衡器來比較,就會發現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說得難聽一點,前三種平衡器是裝飾用的,根本不該拿這種類型的平衡器來平衡旋翼。原因在於前三種平衡器,其固定旋翼的載台重心跟旋轉軸位置並不相同,而是位於旋轉軸的下方,這種設計使載台的運行軌跡是一個弧形,它會自動趨向水平,旋翼的重量差距要夠大,眼睛才能看出平衡器沒有水平。而luzibin大用的平衡器,是以載台重心為旋轉軸而轉動,只要載台製作夠精確,測量的靈敏度是很高的。打個比方好了,一個輪胎,如果把輪軸固定,輕輕用一點力就可以讓輪子轉動;但如果把輪軸用繩子吊起來,想讓同樣的輪子像盪鞦韆一樣擺動就需要多費點力了。
luzibin wrote:感謝chlorite...(恕刪) 如果旋翼頭曾經受過撞擊,主軸或是橫軸變形,或是複雜一點的連桿控制臂變形,以可變螺距的旋翼頭來說,可能就會因為機械結構的誤差,十字盤不同高度時,兩邊的螺距不同,飛行時出現雙槳,此時是因為螺距不同形成的浮力差異雙槳現象,不是「槳」的平衡問題。飛行時,當不斷控制油門、螺距時,兩邊始終無法是相同螺距,機身會晃動,勉強飛高速..........會空中出怪手!而室內小電直,通常不是可變螺距旋翼頭的設計,「槳」是一片有洗角的弧形,浮力全靠轉速快慢來控制,經常會因生產品質不穩定,兩片槳的硬度跟形狀略有差異時,難免會在不同轉速時出現雙槳,幸虧這種小電直的轉速不會很高,所以輕微雙槳就勉強可以接受,反正也很難調到完美了!飛行,如果「槳」的平衡跟重心有處理好,通常後續飛行品質就會很好,也比較容易發現自己組裝的旋翼頭連桿結構,是否有瑕疵。以前~我也是使用「平衡器」,實際量到的兩邊螺距一致,但是發現飛行時卻仍然出現雙槳,每次都是去調整連桿長短來去雙槳,但是兩邊螺距卻差了半度,停懸OK,但高速上空就有問題了,螺距差放大後會開槳。後來,終於改用數位秤,才發現再高級的F3C專業競技槳,重心雖然精準,但重量還是有一點點公差,細心處理之後,只要兩邊螺距一致,再也沒有雙槳困擾,停懸穩定、震動消除,上空飛行的順暢也提升很多。以前這種重量上細微的差異,平衡器是無法發現的,謹此提供一點經驗分享,從事精準飛行原本就會比較吹毛求疵一些,但是歸毛是有回報的唷!
L大 挖了您的文來研究 哎 還不就4G6S飛不起來咩 之前摔壞了幾對槳 換新的之後 大致上沒有甚麼雙槳 機身也不大抖動 所以就換槳直接上了 但上一回摔到頭歪掉 換了主軸之後頭架還是有雙影 槳也有雙槳 會設法用奇異筆大法把主軸弄直一點 但像4G6S這個size的槳有沒有需要作動靜平衡呢? (我還沒有買槳平衡器 ) 因為現在變數很多 無法確定機子抖抖抖的原因為何 煩請指教 謝謝
wawalal wrote:L大 挖了您的文來...(恕刪) 基本上這種微型直昇機,我是不做平衡的,最多就是兩支槳的重量一樣就行,因為微型直昇機震動小,卻很密集,只要一點點不平衡〈不管是馬達、齒輪、皮帶、傳動軸、槳、主軸......,甚至兩支連桿重量不一樣〉,都會讓直昇機抖阿抖的,我覺得只要不影響飛行,就不要理他,我連450的直昇機,都很少理會小震動的。
現在我都很隨性的飛啦之前cb100的階段總覺得一定要把機子調到什麼程度才要飛結果挫折感非常的大後來刻意買4G6S 而非4G6因為4G6要調整的的部分太多了每一個部份都有影響機體是遙控器也是4G6S 機體調好就差不多了而且刻意選戶外飛就算有風3軸陀螺儀也幫我修正了許多沒在怕的啦要特別留意的是當調好拉桿長度/十字盤在st mode 置中且水平/ 平衡翼在主翼總成的軌道內置中後機體接上電源後就立刻擺好放置在地面上因為3軸陀螺儀好像會抓水平角度而有時候剛推起油門等候轉速足夠的時候十字盤會自動傾斜朝向不特定的某一方或尾舵機會一直將尾拉桿向前拉這就應該表示3軸陀螺儀沒有抓好水平將電池拔掉再裝一次應該就好了不要怕摔啦wawalwal 大大你有好幾架直升機待4G6S轉速夠勇敢的將停懸點拉高後在調停懸調整時搖桿用點一下點一下的方式試試看摔了換別架飛摔了再調整就好你看4G6S調機有什麼問題我很樂意提供同樣是新手地心路歷程還有經驗大家互相求進步啦!!假如你是擔心平衡翼系統讓你不敢飛或飛不好4G6S可以在模擬器練一下沒有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