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t huang wrote:喝呵!因為要下場玩,...(恕刪) 坦克車部用清理啦多餘的泥巴 乾掉用刷子 刷一下就好獲釋回家後 到陽台 地上放水 保持水流 讓車子屁股靠牆跑讓履帶過水 大部分的泥土會脫落 其他的就讓它乾燥就好坦克車部用洗車打蠟的啦 一堆人花時間舊化 你還去洗他~~~ 哈哈
FUTABA wrote: 我說的感覺不對是因為這迷彩的由來是戰車兵戰場上作的~製作方式也很簡單就是拿著綠色油漆用油漆刷在車上隨意刷~既然是隨意刷自然痕跡不可能會像遮蓋撕掉那樣邊角分明又粗細相仿~...(恕刪) 幾張現地塗裝的照片可發現其實在車輛底色上塗佈迷彩的方法除了油漆刷塗,更多的是噴槍噴塗。大面積塗佈冬季白色水性塗料則用鬃刷。
樓主這輛戰術編號323的虎式戰車E型早期量產型隸屬國防軍第502重戰車營(schwere Panzerabteilung 502)三連二排。第502重戰車營的一連早在1942年八月下旬就因希特勒的戰略考量,率全軍之先接收四輛虎式戰車H-1型初始量產型(本預定配發即將部署於北非的第501重戰車營),並在九月中再接收三輛虎式後投入東線北方集團軍(Heeresgruppe Nord)列寧格勒戰場。而該連也成為虎式戰車在服役、實戰、獵殺、戰損、遭俘獲、戰地拖救皆首開紀錄的單位。日後的虎式戰車王牌,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得主Johannes Bölter(生涯獵殺139輛敵戰甲車)刻正在一連擔任上士車長。在初期重戰車營還無法滿編虎式戰車之際,編制不足之數即由三號戰車J型(搭載5 cm KwK 38 L/42或長砲身5 cm KwK 39 L/60戰車砲)與N型(搭載與早期四號戰車相同的短砲身7.5 cm KwK 37 L/24戰車砲)補齊,作為對軟性目標火力支援之用。根據德軍的編制,重戰車營下轄三連。第502重戰車營二連在1942年十一月間成軍,並於當年年底與第503重戰車營一同劃歸甫成立,由馮•曼斯坦元帥所統領的頓河集團軍(Heeresgruppe Don)節制,附屬於第503重戰車營運作。補強此連的第503重戰車營即用以緩解史達林格勒戰役末期冬季風暴解圍行動失敗、德軍第六軍團投降以迄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反手拍」的數個月之間,東線南方戰區幾近崩毀的危殆情勢。繼1943年二月頓河集團軍承襲南方集團軍(Heeresgruppe Süd)的稱號後,第502重戰車營二連也隨之改隸第503重戰車營,成為該營的三連。改隸後,第502重戰車營懸缺的二連直到1943年四月才再次以第四戰車團四連為基礎編成,日後知名的虎式戰車王牌,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得主Otto Carius(生涯獵殺逾150輛敵戰甲車)也正於此時派赴二連擔任儲備少尉戰車排長。在此同時三連也以第三戰車團八連為基礎成軍。此兩連在1943年五月開始接收虎式戰車E型早期量產型。樓主的323號虎式戰車即出現在此時間點之後。此前稍早的1943年2月18日,德國陸軍總部頒布新的裝甲車輛三色迷彩塗裝規範。此規範要求車輛出廠時為暗黃底色,並統一配發桶裝深橄欖綠及紅棕兩種標準塗料色漿,由各單位維修保養部門自行以溶劑調製塗料,並根據現地環境與氣候狀況以此兩色繪製迷彩條紋。因此從1943年起,德軍裝甲部隊車輛展現了林林總總各式迷彩。這輛323號虎式就是個實例。